时间: 2025-04-26 17:57: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7:57:36
原文展示:
望江南 重九遇雨 康与之 〔宋代〕
重阳日,阴雨四效垂。戏马台前泥拍肚,龙山会上水平挤。直浸到东篱。茱萸胖,菊蕊湿滋滋。落帽孟嘉寻篛笠,休官陶令觅蓑衣。都道不如归。
白话文翻译:
重阳节这天,四周阴雨连绵。戏马台前的泥土都湿得像拍打着肚子,龙山上的聚会也因为雨水而变得拥挤。雨水甚至直浸到了东篱之下。茱萸变得沉重,菊花的花蕊也湿漉漉的。孟嘉因为帽子被风吹落而寻找篛笠,陶渊明则因为休官而寻找蓑衣。大家都说,不如回家吧。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康与之是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他的诗词中可以看出他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观察和感悟。这首诗描绘了重阳节遇雨的情景,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重阳节这天,诗人遇到了连绵的阴雨,通过对雨中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重阳节遇雨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象的细腻观察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诗中“阴雨四效垂”、“戏马台前泥拍肚”等句,生动地描绘了雨中的景象,而“茱萸胖,菊蕊湿滋滋”则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赋予了自然景物以生命。最后两句“落帽孟嘉寻篛笠,休官陶令觅蓑衣。都道不如归”,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引用,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重阳节遇雨的描写,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戏马台”和“龙山会”分别是什么? A. 地名和聚会地点 B. 人名和节日 C. 植物和动物 答案:A
诗中“茱萸胖,菊蕊湿滋滋”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化 C. 对仗 答案:B
诗中提到的“落帽孟嘉”和“休官陶令”分别指的是谁? A. 孟嘉和陶渊明 B. 孟子和陶渊明 C. 孟嘉和陶渊明 答案:A
诗的最后一句“都道不如归”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官场的向往 B. 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C. 对节日的喜爱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