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8:54: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8:54:42
士有一长斯可矣,文兼众妙古难之。元丰御览诸生赋,淳化屏题侍读诗。序建隆须还巩笔,记储祥必待苏碑。臣于四美安能备,虚受先皇不世知。
这位士人若能具备一项长处就足够了,然而要兼顾众多的精妙之处,古人对此实在是难以做到。元丰年间,皇帝所览的诸生所作赋,淳化年间,屏风上题写的侍读诗。序文在建隆年间需要重新修补,记载储祥的碑文则必定要等到苏轼的碑帖。我在四美之中如何能尽善尽美,虚心接受先皇的恩宠与不世之知。
刘克庄是宋代著名的诗人和政治家,生于1123年,卒于1184年。他的诗风多样,擅长通过深刻的情感表达和精致的语言来刻画人性与社会。刘克庄在文坛上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在抒情诗和咏史诗方面。
这首诗是在对大行皇帝遗诏的感恩与哀恸中创作的,反映了作者对先皇深切的怀念和感恩之情。在宋代,政治动荡、民生困苦,诗人常通过诗歌表达对历史的思考和对现实的关怀。
这首诗采用了古典的诗歌形式,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开篇便立足于士人的修养,强调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单一的长处往往是足够的,然而在追求众多的精妙事物时,古人的智慧却难以企及。诗人通过对元丰、淳化等历史时期的回顾,表达了对历史和文化的敬畏之情。
接着,诗人提到“臣于四美安能备”,展现了他对自身才华的谦卑态度,表达了对先皇深切的敬仰与感恩。“虚受先皇不世知”一语,将个人的成就和先皇的恩典紧密相连,表明了个人与历史、君主之间的深厚关系。
整首诗在语言上简练而富有哲理,运用历史典故和个人感受相结合,展现了诗人对过往的追忆和对未来的期许。可以说,这首诗不仅是对先皇遗德的追忆,也是对自身修养及未来方向的深思。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先皇的感恩与对自身修养的反思,展现出作者谦恭的态度和对历史的敬畏。
诗中提到的“元丰”是哪个朝代的年号?
诗人对自身修养的态度是怎样的?
“四美”指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