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2:05: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2:05:39
骨朽是非始定,怒炎毁誉未公。太平呼奇宰相,野狐目半山翁。
尸骨已腐朽,是非之事方开始定论;愤怒的火焰,尚未分清荣誉与谴责。在太平盛世中,呼唤那些奇才宰相,而山中隐者却如野狐般在一旁窥视。
诗中提到的“太平”可以引申为“太平盛世”,在中国历史中,太平盛世往往伴随着贤能之士的出现与治理。由此,作者在呼唤宰相的同时,也暗含对历史中的优秀政治家的追忆与期盼。
作者介绍:刘克庄,字子翚,号听雨,宋代诗人,以诗词、散文著称,风格多变,兼具豪放与细腻。他在经历了动乱的时代后,逐渐形成了深沉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反思,表达对宰相之才的渴望,暗示对现实中政治腐败与无能的失望。
这首诗用简练的语言,深刻地揭示了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开篇以“骨朽”引入,象征着历史的消逝与真相的逐渐显露,流露出对过去的追思与对现实的无奈。接下来的“怒炎毁誉未公”则展现了当时社会的混乱局面,表明在权力与名誉的交织中,真相往往被扭曲,令人深思。
“太平呼奇宰相”一语,表现了诗人对政治理想的向往,呼唤那些能治理国家的贤能之士。在社会动荡的背景下,诗人不仅仅是在怀念历史中的宰相,更是在寻求一种理想的政治状态。而最后一句“野狐目半山翁”则巧妙地将隐者与政治家对比,暗示在动荡的社会中,真正的智慧与才华往往被埋没,隐藏在深山之中,令人倍感惋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中体现了对历史的反思与对理想政治的渴望,揭示了真相与社会混乱之间的矛盾,强调了贤能之士在动乱时代的重要性。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骨朽”主要指什么?
“怒炎”在诗中象征什么?
诗人对宰相的态度是?
“野狐目”的意象意味着什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刘克庄的诗与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进行对比,探讨二者在表达政治理想与历史反思方面的异同。王安石的诗中表现出对自然与人生的哲学思考,而刘克庄则更强调政治与社会的现实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