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9:49: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9:49:23
菩萨蛮(回文)
程垓 〔宋代〕
暑庭消尽风鸣树。
树鸣风尽消庭暑。
横枕一声莺。
莺声一枕横。
扇纨低粉面。
面粉低纨扇。
凉月淡侵床。
床侵淡月凉。
炎热的庭院中,风已经消失,树木在微微鸣叫。
树木的鸣叫声中,风也随之消失,炎热的庭院也随之消散。
横躺着,听到一声黄莺的鸣叫。
黄莺的鸣叫声伴随着我横躺的姿势。
轻扇着,扇子掩映着我的粉面。
我的粉面在轻扇的掩映下显得更加娇嫩。
凉爽的月光悄然侵入床榻。
床榻上,月光悄然侵入,带来一丝凉意。
该诗并未直接引用典故,但“莺”在中国文学中常常象征春天与生命的活力,而“凉月”则常用以表达清幽的夜晚氛围,与诗中所描绘的宁静场景相呼应。
程垓,宋代诗人,具体生平不详,但作为南宋时期的文人,他的诗风常以婉约细腻著称。
此诗创作于夏季,表达了在炎热的庭院中对自然的感受与内心的宁静。通过对环境的描绘,传达出一种对夏日暮晚的惆怅与向往。
《菩萨蛮》是一首结合了回文形式与细腻情感的诗作,诗中通过对夏日庭院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的静谧与内心的感受。开头的“暑庭消尽风鸣树”便带给人一种炎热感,随着“树鸣风尽消庭暑”的回文,似乎在传达一种时间的循环与生活的延续。诗人通过对声音的感知,让读者体会到时间在慢慢流逝,庭院的炎热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黄莺的鸣叫声与月光的侵袭,形成一种从炎热到清凉的对比。
诗中使用了许多细腻的意象,如“横枕一声莺”和“凉月淡侵床”,这不仅描绘了诗人的身处之境,也唤起了读者的感官体验。整首诗流畅自然,回文的特点则增添了诗歌的趣味性,使得读者在阅读时感受到一种循环往复的美感,仿佛在时间的隧道中徘徊。
暑庭消尽风鸣树。
描述了炎热的庭院,风声轻微,树木似乎在鸣叫。
树鸣风尽消庭暑。
风声消失,庭院的炎热似乎也随之消散,形成一种静谧的氛围。
横枕一声莺。
诗人在此时横躺,听到一声黄莺的鸣叫,增添了生动的自然元素。
莺声一枕横。
黄莺的鸣叫声与横躺的姿势形成了亲密的关系,表达对自然的感受。
扇纨低粉面。
轻扇着扇子,遮掩着涂粉的脸,描绘出一幅清新娇嫩的形象。
面粉低纨扇。
粉面在轻扇下显得更加娇嫩,突出美的细腻。
凉月淡侵床。
凉爽的月光悄然侵入床榻,增添了一种宁静的夜晚意境。
床侵淡月凉。
床榻上的月光带来凉意,形成一种舒适的氛围。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感受,反映出诗人在炎热夏日中对清凉与宁静的渴望,传达了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处的美好情感。
诗中提到的“莺”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鸟
B. 一种花
C. 一种树
诗的回文形式有什么特色?
A. 句子字数相同
B. 读法相同
C. 意义相反
诗中“凉月”象征着什么?
A. 炎热
B. 宁静
C. 喧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