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9:55: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9:55:57
宴春台(初夏宴芙蓉堂)
作者: 黄裳 〔宋代〕
夏景舒长,麦天清润,高低万木成阴。
晓意寒轻,一声未放蝉吟。但闻莺友同音。
燕华堂绿水中心。芙蓉都没,红妆信息,终待重寻。
清冷相照,邂逅俱欢,翠娥拥我,芳酝强斟。
笙歌引步,登临更向瑶岑。卧影沈沈。
自风来与客披襟。纵更深。归来洞府,红烛如林。
夏天的景色舒展而悠长,麦田在清润的阳光下显得格外明亮,高低不平的树木形成了浓密的阴影。清晨的寒意轻轻拂面,尚未听到蝉鸣,但却能听到黄莺的歌声和鸣叫。
燕飞舞在华堂之上,绿水环绕其中。芙蓉花已然凋谢,红妆的美丽信息,期待着重新寻觅。
清冷的光影交相映照,偶然相遇的欢愉,翠色的女子拥抱着我,香醇的酒满斟在杯中。
笙歌引导着步伐,登上更高处的瑶岑,卧影沉沉。
微风轻拂,与朋友披上衣襟。纵然再深,也要归来洞府,红烛如林点点辉煌。
作者介绍: 黄裳,字元济,号南山,宋代诗人,以诗词见长,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生感悟,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初夏,正值自然界繁盛之时,诗人在芙蓉堂宴会中感受到自然之美和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融,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宴春台》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初夏的美景与宴会的欢乐情景,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第一联以“夏景舒长”开篇,描绘了夏日的长久与丰盈,麦田的清润与树木的阴影,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场景。接着,诗人通过“晓意寒轻”描绘清晨的宁静与温和,未闻蝉鸣却能听到莺声,生动传达了初夏特有的幽静与和谐。
诗中“芙蓉都没,红妆信息,终待重寻”一句,表达了对逝去之美的惋惜与期待,蕴含着人生的无常与对美好事物的追寻。随后,诗人描绘与友人相聚的欢愉,通过“翠娥拥我,芳酝强斟”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与情谊。整首诗在清幽的自然景色与宴会的欢愉中交织,使得诗人所感受到的愉悦之情愈加浓厚。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诗人对美好自然的热爱,以及在人与人之间建立情感连接的渴望,展现了初夏的宁静与温暖。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麦天”指的是什么季节?
“清冷相照,邂逅俱欢”中“邂逅”指的是什么?
诗中描写的“翠娥”指的是?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