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雨中远望惠山二首

《雨中远望惠山二首》

时间: 2025-05-06 15:35:09

诗句

准拟归时到未迟,归时不到悔来时。

惠山不识空归去,枉与常州作住持。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5:35:09

原文展示:

雨中远望惠山二首
作者:杨万里
准拟归时到未迟,
归时不到悔来时。
惠山不识空归去,
枉与常州作住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归乡的思考与感慨。诗的意思是:原本打算在即将归家的时候还不算晚,但归家的时候却发现自己并未到达,心中不免为之前的来时感到懊悔。惠山却对我这种空手而归并不知情,白白与常州相处,失去了归属感。

注释:

  • 准拟:原本打算。
  • :悔恨、后悔。
  • 惠山:指的是一座山,象征着归属的地方。
  • 常州:地名,作者与此地有一定的联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他以清新自然的诗风而闻名,常常在诗中表现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战乱与动荡之际,作者常常因政事而不得归乡,内心充满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杨万里的《雨中远望惠山二首》通过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表达了对归乡的深切思考。诗中前两句通过“准拟”和“悔”这两个关联词,展现了归家的复杂心理:一方面是期待归家的心情,另一方面却又因未能如愿而感到懊悔。接下来的两句则引入了惠山这一意象,通过“惠山不识空归去”来映衬自己内心的失落与迷茫。

整首诗的情感情境在细腻的描写中愈发浓烈,诗人将对故乡的眷恋与对现实的无奈融合在一起,表现出他对人生选择和归属的深刻思考。尤其是“枉与常州作住持”一句,将这种失落感推向高潮,暗示了对常州生活的无奈与对故乡的思恋。这种情感的交织,使得整首诗既有生活的真实感,又充满了哲理的深邃,反映了诗人对生命、归属与情感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准拟归时到未迟:虽然计划归家,但实际上还未到归期。
    • 归时不到悔来时:当真正要归家时,才感到之前的来时是多么的懊悔。
    • 惠山不识空归去:惠山这一地方并不理解我为何空手而归。
    • 枉与常州作住持:在常州的生活是徒劳的,与其相处并没有意义。
  • 修辞手法

    • 对仗:前两句表现出一种对比,体现了归家的期待与现实的矛盾。
    • 意象:惠山作为故乡的象征,代表了归属感。
  • 主题思想:诗歌表现了对归乡的思索与无奈,蕴含着对人生选择的反思,探讨了归属感与孤独感之间的关系。

意象分析:

  • 惠山:象征着故乡与归属感,代表了诗人内心最深处的渴望。
  • 常州:代表诗人在外的生活状态,带有一种失落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准拟归时到未迟”意味着什么?

    • A. 诗人已经到了惠山
    • B. 诗人还没有归家
    • C. 诗人感到幸福
    • D. 诗人已经后悔
  2. “惠山不识空归去”的意思是:

    • A. 惠山知道诗人归去了
    • B. 惠山不了解诗人的心情
    • C. 惠山是个空地方
    • D. 惠山很美丽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王维《鹿柴》

诗词对比

  • 陶渊明与杨万里都描写了归乡的情感,但陶渊明更强调田园生活的安逸与宁静,而杨万里则表现出对归属感的迷茫与失落。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煌煌京洛行 山中答人 小松 庭际新移松竹 怀体休上人 秋苔 吊杜工部坟 荆州新秋病起杂题一十五首。病起见秋月 谢人惠扇子及茶 寄郑谷郎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不顾大局 高发 黽字旁的字 长此以往 己字旁的字 蓉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齊字旁的字 丿字旁的字 装神弄鬼 三瓦四舍 幕官 怀子 包含糟的成语 黹字旁的字 龙鼎 目眐心骇 拙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绕组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