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7:13: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7:13:00
湖上清秋夜,扁舟泛碧波。
紫箫吹不断,无奈月明何。
在湖面上,清冷的秋夜里,一只小舟悠然地漂浮在碧绿的波涛上。紫色的箫声不断地响起,但在这明亮的月光下,令人感到无奈。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洞庭秋月”是指洞庭湖的秋月,洞庭湖位于湖南省,是中国著名的湖泊之一,因其自然景色而受到许多文人的赞美。秋月常被用来象征思乡、孤独等情感。
作者介绍:
黎扩(约1580年-1640年),字子昱,号惭愧,明代诗人,出生于江苏。黎扩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山水和抒发个人情感,他的作品受到当时文人推崇。
创作背景:
《洞庭秋月》创作于明代,时值社会动荡,诗人通过描绘秋夜湖景,表达了内心的孤独与思考。洞庭湖的明月与箫声相映成趣,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
《洞庭秋月》是一首极具画面感的诗,诗人通过简练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清秋夜的湖面景象。首句“湖上清秋夜”即设定了诗的背景,给人以宁静、清幽的感觉。接着“扁舟泛碧波”,小舟轻轻划过碧绿的湖面,诗人将自己置于这幅如画的场景中,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
但随之而来的“紫箫吹不断”,则打破了这种宁静,箫声绵绵,给人带来一种无尽的惆怅感。最后一句“无奈月明何”,更是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月明之下,箫声不断,却让人感到无奈与孤独,似乎在感慨人生的无常与孤独的思索。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既有对美好自然的向往,也有对人生境遇的无奈与反思,展示了一个诗人内心的丰富情感和深邃的思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夜的湖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感慨,体现了孤独、思索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诗人在宁静中感受到内心的孤寂,反映出深邃的哲理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描绘的是什么季节的夜晚?
“紫箫吹不断”中的“紫箫”指的是什么乐器?
诗人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在李白的《静夜思》中,诗人同样借助月光表达思乡之情,但侧重于对家乡的思念。而在黎扩的《洞庭秋月》中,则更多地反映了对孤独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两者在意境和情感上各有千秋,但都共通于月光下的深沉思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