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寄立斋二首 其一

《寄立斋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4-27 07:36:39

诗句

玄云太山阿,倏忽起天际。

悠哉复何心,适与飘风会。

云间翔虬螭,蜿蟺炫五彩。

万生方颙颙,岂但千里内。

吾乡作者几,俯仰既千载。

愿言慰斯人,名实施四海。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7:36:39

原文展示

寄立斋二首 其一
作者: 戴良齐 〔宋代〕

玄云太山阿,倏忽起天际。
悠哉复何心,适与飘风会。
云间翔虬螭,蜿蟺炫五彩。
万生方颙颙,岂但千里内。
吾乡作者几,俯仰既千载。
愿言慰斯人,名实施四海。

白话文翻译

在太山的高处,云层如同黑色的帷幕,瞬间升起到天边。
我悠然自得,心中无所牵挂,恰好与飘风相会。
在云中飞翔着龙和凤,五彩斑斓,蜿蜒而行。
万物生灵都在此时此刻繁忙,岂止是千里之外的景象!
我故乡的诗人有多少呢?仰望俯视,已是千年过去。
我希望能安慰这些人,让他们的名声流传于四海之内。

注释

字词注释

  • 玄云:黑色的云,象征神秘或高远。
  • 倏忽:瞬间,形容时间的迅速。
  • 悠哉:形容心情悠闲自在。
  • 飘风:随风飘荡的风,象征自由。
  • 虬螭:龙的一种,象征祥瑞和力量。
  • 蜿蟺:形容蛇或蜿蜒的生物,象征灵活和变化。
  • 颙颙:指万物繁忙的样子。
  • 俯仰:上下观察,指思考和回忆。
  • 慰斯人:安慰那些伟大的诗人。

典故解析

  • 太山:指泰山,古代被视为五岳之首,象征高大与尊贵。
  • 千载:意指时间漫长,常用来表达对古人或历史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戴良齐,宋代诗人,生活在政治动荡的时期。他的诗歌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风格清新脱俗,富有表现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戴良齐对自然景色的感悟中,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故乡的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意象的选择上独具匠心,开篇以“玄云太山阿”引入,瞬间将读者带入一个辽阔而神秘的天地。诗人通过描绘高耸入云的泰山,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与向往。接着,诗人自然而然地转入自我反思,询问“悠哉复何心”,展现了他在大自然面前的淡泊心境。这种悠闲与内心的宁静,正是他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寻求的精神归宿。

“云间翔虬螭,蜿蟺炫五彩”,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的多彩与生命的活力。这一段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写,更是对生命力的赞美。诗中提到的“万生方颙颙”则进一步扩展了视野,表达了对世界万物的关怀与思考,暗示着生命的繁复与丰富。

最后两句则回归到个人对故乡诗人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追溯与对后人的期待。通过“愿言慰斯人”,诗人希望能用自己的笔触去安慰那些辛勤创作的诗人,使他们的名字流传于世。这种情感的延续,使得整首诗充满了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玄云太山阿:描绘出高耸的泰山,给人以壮阔的感受。
  • 倏忽起天际:瞬间升起,体现出自然变化的迅速。
  • 悠哉复何心:心中无所牵挂,表达了内心的淡泊。
  • 适与飘风会:与风相伴,象征着自由和洒脱。
  • 云间翔虬螭:描绘飞翔的龙,象征着力量与祥瑞。
  • 蜿蟺炫五彩:生动形象的描写,呈现出自然的美丽。
  • 万生方颙颙:万物繁忙,表达对生命的关怀。
  • 岂但千里内:不仅仅是千里之内的景象,暗示广阔的天地。
  • 吾乡作者几:回忆故乡的诗人,表现对历史的思考。
  • 俯仰既千载:上下回顾,表明对时间的感慨。
  • 愿言慰斯人:希望安慰那些伟大的诗人。
  • 名实施四海:愿他们的名声流传至四海。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玄云”比喻神秘的自然,增强诗的氛围。
  • 拟人:云间的龙和凤,给自然生灵以人格,生动形象。
  • 对仗:上下句对称,使诗歌韵律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历史的思考以及对故乡的怀念,展现了他内心的宁静与对生命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玄云:象征神秘与高远。
  • 太山:象征尊贵与巍峨,代表自然之力。
  • 飘风:象征自由与洒脱。
  • 虬螭与蜿蟺:象征生命的活力与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倏忽起天际”意思是: A. 突然升起到天边
    B. 缓慢上升
    C. 永远不动
    D. 消失在地平线

  2. “悠哉复何心”的意思是: A. 忙碌不堪
    B. 安然无恙
    C. 心中有忧
    D. 令人烦恼

  3. 诗中提到的“万生方颙颙”表达了什么? A. 生命的繁忙
    B. 生活的宁静
    C. 历史的沉重
    D. 自然的平静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同样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 杜甫的《登高》: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对社会的深刻感悟。

诗词对比

  • 比较戴良齐的诗与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两者都运用了自然意象,但王之涣更强调人对自然的渺小与感慨,而戴良齐则强调心灵的宁静和对生命的关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经与汉乐府》
  • 《戴良齐诗集》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蝶恋花(惜春) 眼儿媚 隔浦莲(咏白莲) 踏莎行 诉衷情(史丞相宴曲水席上作) 诉衷情 诉衷情(赵德大还延平,因语旧游,作此以赠之) 浣溪沙 喜迁莺(福唐平荡海寇宴犒将士席上作) 沁园春(初冬夜坐闻淮上捷音次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犯颜敢谏 鼻字旁的字 十部从事 厂字头的字 公教 口字旁的字 西字头的字 月镜 沉灶生蛙 缠绵床第 包含稚的成语 冯开头的成语 绞丝旁的字 感想 祝册 枯城 天下大治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