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杨柳枝六首 其一 通州道中作至元四年春

《杨柳枝六首 其一 通州道中作至元四年春》

时间: 2025-05-02 03:10:04

诗句

第一鹅黄映晓烟。

梢长袅娜弄暄妍。

待得浓阴满夏日,不如春月取人怜。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10:04

原文展示

杨柳枝六首 其一 通州道中作至元四年春
宋褧

第一鹅黄映晓烟。
梢长袅娜弄暄妍。
待得浓阴满夏日,
不如春月取人怜。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清晨,柳树的新芽像鹅黄的颜色映衬着晨雾,柳条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显得格外妩媚。等到盛夏来临,浓密的阴影覆盖大地,尽管夏日的景色迷人,但不及春天的明月更让人心生怜爱。


注释

字词注释

  • 鹅黄:形容柳芽的颜色,像鹅的黄色,象征生机与清新。
  • 晓烟:清晨的烟雾。
  • :树枝的末端。
  • 袅娜:形容轻盈而柔美的样子。
  • 暄妍:温暖而美丽。
  • 浓阴:浓密的阴影。
  • 春月:春天的月亮,象征着温柔和柔情。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传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与珍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宋褧,字子期,号穷庵,元代诗人,擅长诗词,风格清新自然。其作品常反映当时社会生活和个人情感,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元代,正值春季,诗人行走在通州的路上,目睹了春天的景色,因而写下了这首诗,以表达他对春天的赞美与对夏日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采用了生动的自然意象,通过春天的清晨景象,展现了生机勃勃的氛围。诗的开头“第一鹅黄映晓烟”以色彩感召,引发读者对春日的期待。接下来的“梢长袅娜弄暄妍”则通过描绘柳枝的轻盈姿态,传达出春天的温暖和美丽。诗人用“浓阴满夏日”来对比春月,展现了对春天美景的怀念。整首诗意境优美,通过细腻的描写,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悠然与恬淡,同时也流露出对夏日浓荫的淡淡忧伤,表达了人们对时光流转的思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鹅黄映晓烟:春天的清晨,柳芽的颜色如鹅黄,映衬着晨雾。
  • 梢长袅娜弄暄妍:柳树的枝条轻盈地摇曳,显得温暖而美丽。
  • 待得浓阴满夏日:等到夏天来临,浓密的树荫覆盖。
  • 不如春月取人怜:然而春天的明月更能够引起人们的怜爱。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柳芽比作“鹅黄”,形象生动。
  • 拟人:柳条在风中“弄”出美态,给人以生动的感觉。
  • 对仗:全诗句式整齐,增强了音乐感。

主题思想
通过春天的美景与夏日的阴影对比,表达了对春天的珍惜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柔情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鹅黄:象征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 晓烟:代表清晨的宁静与朦胧。
  • :象征柔美与生命力。
  • 春月:象征温柔与浪漫,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鹅黄”指的是什么颜色?
    A. 橙色
    B. 绿色
    C. 黄色
    D. 蓝色

  2. 诗中提到的“浓阴”主要指的是什么?
    A. 春天的光辉
    B. 夏天的阴影
    C. 秋天的落叶
    D. 冬天的寒风

答案:

  1. C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现春天的美好与人间的忧虑。
  • 李白的《月下独酌》:描绘月夜的柔情,情感相近。

诗词对比

  • 比较宋褧的诗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自然,但王维更侧重于山水意境,而宋褧则更注重春天的生机。

参考资料

  • 《宋褧诗集》
  • 《元代诗词研究》
  • 《古诗词鉴赏辞典》

以上信息可帮助您更深入地理解《杨柳枝六首 其一》的诗意与背景。

相关查询

客中行 同王昌龄送族弟襄归桂阳二首 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联句 游谢氏山亭 秋浦歌十七首 其五 送方士赵叟之东平 送杨少府赴选 笑歌行 公无渡河 古风其二十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一诺千金 送故迎新 鼓字旁的字 包含坎的词语有哪些 長字旁的字 通今博古 杖钵 包含衾的成语 浮光跃金 日新月着 刁钻刻薄 己字旁的字 幺字旁的字 道行 嫣然 宝盖头的字 安堵乐业 包含豁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