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5:04: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5:04:43
原文展示:
儿时已见葆真诗,写诵抄藏不惮疲。 白首始游衡岳寺,扶藜处处读苔碑。
白话文翻译:
在儿时就已经接触到了葆真的诗,不断地抄写、背诵,不感到疲倦。 直到白发苍苍的年纪,才开始游览衡山岳寺,拄着藜杖,到处阅读长满苔藓的石碑。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山水田园,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诗歌的热爱和对古迹的向往,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赵蕃晚年之作,表达了他对诗歌的终身热爱和对古迹的探访。诗中提到的“葆真诗”可能是指他早年学习的诗歌,而“衡岳寺”则是他晚年游览的地方,通过对比儿时与白首的经历,展现了诗人对诗歌和历史的深厚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儿时与白首的经历,展现了诗人对诗歌的终身热爱和对古迹的探访。首句“儿时已见葆真诗”,表达了诗人自幼对诗歌的喜爱和学习,而“写诵抄藏不惮疲”则进一步强调了他对诗歌的勤奋和执着。后两句“白首始游衡岳寺,扶藜处处读苔碑”,则描绘了诗人晚年的生活状态,他拄着藜杖,游览古寺,阅读古碑,体现了对历史的尊重和对文化的传承。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诗歌和历史的深厚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对诗歌的终身热爱和对古迹的探访,体现了对历史的尊重和对文化的传承。通过对比儿时与白首的经历,诗人展现了自己一生的追求和对诗歌的不懈追求。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葆真诗”是指什么? A. 某位诗人 B. 某位诗集 C. 诗人自喻 D. 以上都是
诗中“白首始游衡岳寺”表达了什么? A. 诗人晚年才开始学习诗歌 B. 诗人晚年才开始游览古迹 C. 诗人晚年才开始写作诗歌 D. 诗人晚年才开始研究历史
诗中“扶藜处处读苔碑”中的“苔碑”象征着什么? A. 古迹 B. 历史 C. 文化 D. 以上都是
答案:1. D 2. B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