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43: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43:02
鲁山山行
作者: 梅尧臣 〔宋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鲁山行走时的感受,适合与自然的情怀相契合,千山之间高低起伏。美丽的山峰随处可见,幽静的小路让人感到迷惘。霜降之时,熊爬上树木,树林空旷,只有鹿在溪水边饮水。人家的住处在哪里呢?只听得远方传来一声鸡鸣。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此诗中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华,号东皋,晚号梅溪,宋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常描绘山水田园的景色。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作者游历鲁山时,表现了他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受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在宋代,文人对山水的追求成为文化的一部分,梅尧臣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了这首诗。
《鲁山山行》是一首充满自然气息的诗作,诗人通过生动的描绘,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开篇的“适与野情惬”,便让人感受到一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愉悦感。千山的高低变化,展现出鲁山的雄伟与秀美,同时也暗示着人生的起伏。在接下来的句子中,诗人提到“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述,更反映了诗人内心的迷惘与探索。
接下来的“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则描绘出一个生动的自然图景,霜降时节,熊在树上,鹿在溪边,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动与和谐。最后一问“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则引发了人们对人类存在的思考,仿佛在寻找一个归属的地方。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既有自然的壮丽,也有人的渺小,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类存在的思考,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千山高复低”指的是什么?
A. 山的高度变化
B. 人的心情变化
C. 田地的起伏
答案:A
“人家在何许?”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思考?
A. 生活的烦恼
B. 自然的美好
C. 人类的归属
答案:C
诗中“霜落熊升树”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特征?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冬
答案:C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梅尧臣的《鲁山山行》和王维的《鹿柴》,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梅尧臣更多地表达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而王维则表现了内心的宁静与超然。两者的风格各有千秋,体现了宋代诗人对自然的不同理解。
清晨,连绵起伏的鲁山,千峰竞秀,忽高忽低,蔚为壮观,正好迎合了我爱好自然景色的情趣。 一路上,奇峰峻岭在眼前不断地变换,沉醉于一人在蜿蜒幽深的小路上游览的野趣,竟忘了走到了什么地方。 太阳高升,霜雪融落,山林显得愈加寂静空荡,笨熊正在缓慢地爬着大树,鹿儿正在悠闲地喝着小溪的潺潺流水。 看不到房舍,也望不见炊烟,我心中不禁疑问,山里是否也有人家居住?就在这时,忽听得远处云雾缭绕的山间传来一声鸡鸣。
适与野情惬(qiè),千山高复低。适:恰好。野情:喜爱山野之情。惬:心满意足。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随处改:(山峰)随观看的角度的变化而变化。幽径:小路。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熊升树:熊爬上树。一作大熊星座升上树梢。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何许:何处,哪里。云外:形容遥远。一声鸡:暗示有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