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8:17: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8:17:57
望雨
作者: 王冕 〔元代〕
狂风吹春无寸雨,
天地漫漫尽黄土。
病日韬光赤如血,
千花万花愁不语。
耕牛渴死野草枯,
农夫悲啼泪如珠。
蚕胎在纸秧在谷,
未知何以供官输。
道旁流民尽游鬼,
十日不食一粒米。
唇焦口燥声啾啾,
抱瓮沿门求剩水。
孰云绮席罗奇珍,
龙涎入鼎烟如云。
笙歌满耳珠翠拥,
醉饱那识人间贫。
江北豺虎毒,
又见江南狼虎簇。
饥狐日食饿死尸,
老乌夜叫逃亡屋。
峨冠腐儒空读书,
骑马小儿真苟图。
安得银河倾?
泽我枯槁苏,
坐令四海常晏如。
狂风呼啸,春天却没有一丝雨水,天地之间满是黄土。太阳病弱,光芒如血般凄惨,万花千树皆因干旱而愁苦无语。耕牛因渴而死,野草也都枯萎,农夫悲啼,泪如珠子般滑落。蚕在纸中,秧苗在谷中,不知如何能供给官府的赋税。路边的流民像鬼一样游荡,十天都没吃上一粒米。嘴唇干裂,口渴得发出啾啾声,抱着水瓮沿门乞求剩余的水。谁说绮丽的席子和奇珍异宝重要,龙涎入鼎的烟雾如云。笙歌响彻耳边,珠翠环绕,醉饱的人怎能识得人间贫苦。江北的豺狼凶狠,江南的狼虎成群。饥饿的狐狸整日觅食,老乌鸦在夜里叫唤,逃亡无处可去。腐儒们高冠而空读书,小儿骑马只图一时享乐。如何才能让银河倾洒而下,滋润我这枯槁的身躯?愿四海常安宁如昔。
作者介绍:王冕(1287年-1359年),字仲翔,号白云,元代诗人、画家。他以山水画著称,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民生疾苦。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元代社会动荡、战乱频繁的时期,反映了自然灾害对民众生活的影响,表达了对干旱的无奈与对民生困苦的关切。
《望雨》是一首深刻反映社会现实的诗,王冕通过对干旱和饥荒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灾害对百姓生活的深重影响。诗中开头以“狂风吹春无寸雨”引入,生动地描绘了干旱的环境,随后通过一系列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农民的悲苦生活。诗中“耕牛渴死野草枯,农夫悲啼泪如珠”生动地体现了干旱对农业的毁灭性打击,令人心痛。再者,诗中提到的“流民尽游鬼”和“十日不食一粒米”则更是揭示了社会的悲惨现实。
王冕在诗中不仅反映了自然的严酷,还通过对比描绘了富贵人家的奢华与贫穷百姓的困苦,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强烈控诉。最后,诗中以“安得银河倾,泽我枯槁苏”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对社会的关切,情感真挚,富有感染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抒发了对自然灾害的无奈与对民生困苦的同情,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不满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描写的自然现象是什么?
A. 雪
B. 雨
C. 干旱
诗中提到的“耕牛渴死”说明了什么情况?
A. 牛死于疾病
B. 牛因为缺水而死
C. 牛被偷
诗的最后一句“安得银河倾”表达了什么愿望?
A. 渴望财富
B. 渴望雨水滋润
C. 渴望快乐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冕的《望雨》与杜甫的《春望》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均关注民生困苦,但王冕更加强调自然灾害的影响,而杜甫则更加侧重于战乱带来的痛苦。两者均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的深刻关怀与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