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19:58:59
原文展示:
庐峰三万丈,鸟道度嶙峋。宿雨留前躅,清风绝后尘。谁怜石楼客,同是玉阶人。谢屐须乘兴,千年草木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庐山的雄伟和自然的幽静。庐山高达三万丈,鸟儿在崎岖的山路上飞行。前方的雨水留下了足迹,清风则吹走了尘埃。谁会怜惜在石楼中的旅客,他和所有在玉阶上的人一样,都有着共同的命运。谢安的木屐应该是在兴致勃勃时才会穿上,千年的草木依然在春天中焕发着生机。
注释:
- 庐峰:指庐山,是中国著名的山脉。
- 三万丈:形容山峰的高耸,夸张的说法。
- 鸟道:鸟儿飞行的路径,引申为崎岖的山路。
- 宿雨:指前一夜留下的雨水。
- 留前躅:留下的足迹。
- 清风绝后尘:清风吹来,尘埃随之消散。
- 石楼:指诗人所处的地方,象征孤独。
- 玉阶人:指贵族或高官,暗示身份地位。
- 谢屐:谢安的木屐,指代古代文人雅士的生活方式。
- 千年草木春:千年古老的草木也能在春天中复苏生长,象征生命的延续。
典故解析:
- 谢屐:出自谢安(谢家)之事,谢安是东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和文学家,常被后人所推崇。其木屐常被引申为一种文人雅士的生活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岳珂,字德明,号景山,南宋诗人,擅长山水诗。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情感细腻,风格清新。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时,诗人身处山中,面对自然的雄伟与静谧,感受到人生的哲理,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庐山的壮丽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首联“庐峰三万丈,鸟道度嶙峋”,开篇便以高耸的庐山和鸟儿飞行的山道引入,描绘出一种巍峨而又崎岖的壮观景象。接着“宿雨留前躅,清风绝后尘”,诗人通过细致的描写,将自然的气息与人文的情怀结合,体现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这里的“宿雨”与“清风”相互映衬,既有雨后清新的景象,也有内心的宁静。
接下来的“谁怜石楼客,同是玉阶人”,则引入了身份的思考,石楼的客人和那些高贵的“玉阶人”同样都是生活的旅人,暗示人生的共同命运。最后“谢屐须乘兴,千年草木春”则以谢安的木屐作为引子,表达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尽管时光荏苒,但万物依旧在春天中复苏,象征着希望与生机。
整首诗字句简洁而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的感慨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思考,体现了宋代山水诗的特点,给人以深刻的哲学启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庐峰三万丈”:表现庐山的高耸,夸张的手法突出其雄伟。
- “鸟道度嶙峋”:描绘鸟儿在崎岖山道上飞行,展示自然的险峻。
- “宿雨留前躅”:雨后留下的足迹,增添了诗的生活气息。
- “清风绝后尘”:清风拂来,尘埃随风而去,象征着内心的宁静。
- “谁怜石楼客”:反思孤独与身份,表达对人生的思考。
- “同是玉阶人”:强调人类共同的命运,无论高低。
- “谢屐须乘兴”:提及文人雅士的生活态度,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追求。
- “千年草木春”: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希望,暗示自然的循环。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宿雨留前躅,清风绝后尘”,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夸张:如“庐峰三万丈”,增强了山的壮观。
- 比喻:将人生比作旅程,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慨。
主题思想:
整首诗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生命的延续以及人类共同的命运,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庐峰:象征自然的雄伟与壮丽。
- 鸟道:象征自由与灵动的生命。
- 宿雨: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活的痕迹。
- 清风:象征内心的宁静与清新。
- 石楼:象征孤独与人生态度。
- 草木春:象征生命的复苏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山峰名称是什么?
-
“清风绝后尘”中的“绝”字意思是什么?
-
“谢屐须乘兴”中的“谢屐”指的是哪位名人?
- A. 谢安
- B. 谢家
- C. 谢道韫
- D. 谢灵运
答案:
- B. 庐山
- B. 切断
- A. 谢安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自然的景色,但更多地融入了个人的情感,体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 李白的《庐山谣》则通过豪放的笔触展现了庐山的壮美,反映了其豪放不羁的个性。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