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四月二十日被以郡事入奏之命再赋二首

《四月二十日被以郡事入奏之命再赋二首》

时间: 2025-05-07 23:42:07

诗句

五云堆里望触棱,二纪周南梦未曾。

四辈两年勤诏札,九重一念乂黎蒸。

烽台虽有深秋燧,雁塔应无曩日僧。

豫备正须如雍国,不妨德业颂高升。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3:42:07

原文展示

五云堆里望触棱,
二纪周南梦未曾。
四辈两年勤诏札,
九重一念乂黎蒸。
烽台虽有深秋燧,
雁塔应无曩日僧。
豫备正须如雍国,
不妨德业颂高升。

白话文翻译

在五云堆叠的高空中,目光触及了山脊,
二十年的岁月如梦,周南的景象仍未曾消逝。
四代相传,两年以来我勤于诏书的书写,
九重天上,心中思念黎民的安危。
烽火台虽在深秋之际依然闪烁,
雁塔上却没有昔日的僧人。
准备工作应如同雍国那样周全,
不妨赞美德业的高升。

注释

字词注释:

  • 五云堆:形容天空中云彩如山般堆积。
  • 触棱:指目光触及山脊。
  • 二纪:指二十年,纪年法中的两个十年。
  • 周南:周朝的经典作品之一,表明美好的景象。
  • 四辈:四代人,指代诗人所处的时代。
  • 九重:指天子或皇宫的层次。
  • :安定、治理。
  • 黎蒸:指百姓的困苦与希望。
  • 烽台:古代用以传递军事信息的塔。
  • 雁塔:指大雁塔,象征着佛教文化。
  • 豫备:准备的意思。
  • 雍国:周朝的一个国家,以和谐著称。

典故解析:

  • 周南:古代诗歌的代表,象征着美好、和谐的社会。
  • 雁塔:与唐代高僧玄奘有关,象征着佛教文化的传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岳珂,字君猷,号止庵,南宋时期的诗人、学者。其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社会忧患为主,风格沉稳而有深度。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岳珂被以郡事入奏之命时,反映了他对国家和民生的关切,以及对自身职责的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充满了对国家和社会的忧虑,诗人通过回忆过去的辉煌与现实的困境,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与期待。从开篇“五云堆里望触棱”开始,诗人便展现出一种仰望高远、追求理想的态度,云彩的高远象征着诗人所追求的理想境界。接着,通过“二纪周南梦未曾”的描绘,诗人回忆起美好过去的景象,显现出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在“九重一念乂黎蒸”的句子中,诗人将个人的思念与国家的安危相结合,表现出一种深沉的社会责任感。后半部分,“烽台虽有深秋燧,雁塔应无曩日僧”则通过对比,揭示出现实社会的落寞与无奈,古老的文化遗迹失去了往日的生机与活力。

最后,诗人强调“豫备正须如雍国”,呼唤一种周全的社会准备,表达了他对未来的期望与信念。整首诗在情感上呈现出一种忧愤与希望交织的复杂心境,充分体现了岳珂的深厚情感与社会责任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五云堆里望触棱:在高空的云朵中,目光触及了山脊,表达了一种仰望高远的情怀。
  2. 二纪周南梦未曾:经过二十年,周南的美梦仍未消逝,表明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3. 四辈两年勤诏札:四代人的传承中,两年来我勤奋书写诏书,体现了对职责的认真。
  4. 九重一念乂黎蒸:心中惦念的是百姓的安危,强调了诗人的社会责任感。
  5. 烽台虽有深秋燧:烽火台在深秋依然闪烁,象征着社会的动荡。
  6. 雁塔应无曩日僧:曾经热闹的雁塔如今冷清,反映出人心的变迁。
  7. 豫备正须如雍国:准备工作应如雍国那般周全,表达了对社会治理的期望。
  8. 不妨德业颂高升:不妨赞美道德与事业的高升,呼吁社会的进步。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云彩比作山,表达高远的理想。
  • 对仗:句子结构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象征:烽台与雁塔象征着历史与现实的对比。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诗人对国家的忧虑与对未来的期待,表现出一种深厚的社会责任感与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理想与希望。
  • 周南:代表美好、和谐的过去。
  • 烽台:象征着安全与警惕。
  • 雁塔:象征着文化传承与历史的沧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五云堆里”所指为何? A. 高山
    B. 云彩
    C. 大海
    D. 草原

  2. “四辈两年勤诏札”中的“四辈”指的是? A. 四年
    B. 四代人
    C. 四个国家
    D. 四个朋友

  3. 诗中的“雁塔”象征着什么? A. 安全
    B. 文化与历史
    C. 富贵
    D. 和平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同样表现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 杜甫《春望》:反映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诗词对比:

  • 岳珂与杜甫的诗作均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理想追求,但岳珂更注重于对历史的回顾与未来的展望,而杜甫则更多地表达了个人的悲愤与对社会现状的直接批判。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文学史》
  • 《岳珂诗集》
  • 《唐诗三百首》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褒城驿有故元相公旧题诗,因仰叹而作 分山岭望灵宝峰 西县作 西县途中二十韵 嘉陵驿见贾岛旧题 通仙洞 雨霁宿望喜驿 三学山开照寺 自广汉游三学山 留题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兴云作雾 真意 巾字旁的字 活捉生擒 车字旁的字 与死扶伤 士结尾的成语 焦金烁石 决胜千里 迈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瓜字旁的字 日字旁的字 洗手不干 指挥若定 思越 草字头的字 酬拜 包含佣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