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0:31: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0:31:54
偶成三首
作者: 邓肃 〔宋代〕
万里归来卧白云,
蚍蜉撼树政纷纷。
大儿文举知何在,
巨擘於陵亦谩云。
空洞能容数百辈,
蒙胧如见二三分。
小槽谁有真珠滴,
径觅吾徒作半醺。
我远行万里归来,懒散地卧在白云之下,
蚂蚁般的小人物竟敢摇动大树,真是纷纷扰扰。
我的大儿子文举现在不知道身在何处,
那些伟大的才子在高位之上也只是在空谈。
这片空旷的天地能容纳数百人,
模糊间仿佛看见二三个人的身影。
小槽里谁能有真珠般的滴水,
我只是在寻觅,结果却醉得半迷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邓肃,宋代诗人,生活在北宋时期。他的诗词风格清新,运用简洁的语言表达深刻的哲理,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反映个人的情感与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邓肃归乡后,面对社会变迁和个人际遇的感慨,表达了对时局的思考与无奈,也体现了对个人价值的反思。
《偶成三首》透过邓肃的视角,展现了他对人生无常和社会乱象的深刻感悟。诗的开头以“万里归来卧白云”引入,诗人远行归来,心境如云,既有自由的洒脱,又隐含着对现实的逃避。接着“蚍蜉撼树政纷纷”的比喻,形象地揭示了小人物在大社会中无力而又愤懑的心理,令人深思人与社会的关系。第三、四句通过对家庭的思念,反映了对儿子未来的关切,似乎在质问高位者的价值和责任。最后两句则表达了对理想与真实之间差距的无奈,“小槽谁有真珠滴”更是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渴望与追寻,隐含着对生活的反思与自省。整首诗在清新自然中流露出深邃的哲理,值得细细品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对生活的回顾与思考,表现了对社会现象的无奈、对家人的思念以及对理想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蚍蜉撼树”中的“蚍蜉”指的是哪种动物?
诗中提到的“大儿文举”主要指的是?
诗人在诗中对高位者的态度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邓肃的《偶成三首》与杜甫的《登高》均表现出对人生的感慨与无奈,但邓肃的诗更显得洒脱,杜甫则更多地流露出悲壮。在主题上,两者同样探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反映了不同时代背景下的诗人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