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8:57: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8:57:53
原文展示:
蝉 罗邺 〔唐代〕
才入新秋百感生,就中蝉噪最堪惊。 能催时节凋双鬓,愁到江山听一声。 不傍管弦拘醉态,偏依杨柳挠离情。 故园闻处犹惆怅,况是经年万里行。
白话文翻译:
刚刚进入秋天,心中便涌起无数感慨,其中蝉的鸣叫最为令人震惊。 蝉声仿佛催促着时光流逝,使人双鬓斑白,听着蝉声,愁绪如江山的广阔无边。 蝉声不随管弦乐曲而改变其醉人的姿态,却偏偏依附在杨柳上,撩拨离别的情感。 在故乡听到蝉声尚且感到惆怅,更何况是经过多年的万里漂泊。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罗邺,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抒发个人情感,尤其擅长通过自然景物表达内心世界。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诗人通过蝉声表达对时光流逝和离别之情的深刻感慨,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漂泊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蝉声为媒介,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离别之情的深切感慨。首句“才入新秋百感生”即点明了时节和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蝉声在诗中被赋予了多重象征意义,既是时光流逝的催促者,也是离别情感的撩拨者。诗中“能催时节凋双鬓”一句,通过蝉声暗示了岁月的无情和人生的短暂。而“愁到江山听一声”则进一步将蝉声与广阔的江山相联系,增强了愁绪的深广。后两句“不傍管弦拘醉态,偏依杨柳挠离情”则通过对比,突出了蝉声的独特性和它对离情的影响。最后两句“故园闻处犹惆怅,况是经年万里行”则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漂泊生活的无奈。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蝉声这一意象,成功地传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蝉声这一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离别之情的深刻感慨,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漂泊生活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蝉噪”象征什么? A. 时光流逝 B. 离别之情 C. 两者都是 答案:C
诗中“双鬓”象征什么? A. 衰老 B. 时光的无情 C. 两者都是 答案:C
诗中“杨柳”象征什么? A. 离别的情感 B. 时光的流逝 C. 两者都是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