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8:55: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8:55:17
原文展示:
又赋一律 宗泽 〔宋代〕
罢兵洵上策,试问可诚然。 竟弃三军力,空抛半壁天。 上林无旅雁,绝哉有啼鹃。 羞见龙泉剑,飞光牛斗前。
白话文翻译:
停止战争确实是上策,试问这真的可行吗? 竟然抛弃了三军的力量,空空地丢弃了半壁江山。 上林苑中没有了旅行的雁群,只有悲啼的杜鹃。 羞于见到龙泉剑,它在牛斗之间闪烁着光芒。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宗泽(1060-1128),字汝霖,宋代著名军事家、政治家。他在北宋末年抗击金兵,多次取得胜利,但因朝廷内部矛盾和投降派的阻挠,未能彻底扭转战局。宗泽的诗词多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战争的反思。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宗泽对战争的深刻思考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在北宋末年,金兵入侵,国家危在旦夕,宗泽虽有军事才能,但受制于朝廷内部的投降派,无法施展抱负,心中充满无奈和悲愤。
诗歌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宗泽对战争的深刻反思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首句“罢兵洵上策”直接提出停止战争是上策,但紧接着的“试问可诚然”却透露出对这一策略能否实施的怀疑。中间两句“竟弃三军力,空抛半壁天”描绘了国家力量的丧失和江山的沦陷,情感沉痛。后两句“上林无旅雁,绝哉有啼鹃”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进一步强化了悲凉的氛围。最后“羞见龙泉剑,飞光牛斗前”则表达了诗人对未能用武之地的自责和羞愧。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宗泽作为军事家和诗人的双重身份。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战争的深刻反思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诗人通过对战争后果的描绘,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国家未来的担忧。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答案: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