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26: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26:09
蟋蟀渐多秋不浅,
蟾蜍已没夜应深。
三更两鬓几枝雪,
一念双峰四祖心。
这首诗描绘了深秋时节的夜晚景象。蟋蟀的叫声渐渐增多,秋天的气息愈发浓厚;而蟾蜍已经隐没,夜色显得格外深沉。在这个寂静的夜晚,作者感受到自己两鬓的白发如同几枝白雪,心中思念的念头如同高峰般耸立,令他对四位祖先充满敬仰之情。
贾岛,唐代诗人,字阮籍,号梦阮,生于公元779年,卒于公元843年。他以其精炼的诗风和深邃的意境著称,尤其擅长描写自然和夜景,常与王维并称。
《夜坐》创作于贾岛晚年,正值他人生的反思期。此时,他的生活经历和对人生的思考让他对时间的流逝、自然的变迁有了更深刻的感受。诗中的意象通过夜晚的寂静与秋天的凉意,折射出他对人生和历史的思考。
《夜坐》是一首充满哲思的佳作,通过自然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时间和生命的深刻感悟。在诗中,蟋蟀的叫声和蟾蜍的隐没,象征着秋天的来临和夜晚的降临,暗示着人生的无常与时光的流逝。诗人在夜深人静之际,独坐沉思,内心的感慨与思念如潮水般涌来。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诗中提到的“两鬓几枝雪”,不仅传达了作者对自己年华已逝的感慨,也表现出对生命的无奈与接受。这里的“雪”意象,不仅仅是指白发,更是岁月无情的象征,给人一种凄凉之感。
最后,诗的后两句提到的“一念双峰四祖心”,在这里可以理解为诗人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祖先的敬仰。双峰高耸,象征着诗人心中崇高的理想,而四祖则代表着历史的传承与文化的根基。在这个宁静的夜晚,诗人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引发出对生命、理想与历史的深刻思考,使整首诗充满了哲理的厚度。
整首诗反映了贾岛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人生、理想和历史的深层思考。诗中通过自然的描写,表达出对生命的敬畏与珍惜。
贾岛在哪个朝代生活?
“三更”指的是哪个时间段?
诗中提到的“几枝雪”是用来比喻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