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一斛珠 二首 其一

《一斛珠 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4-29 03:48:59

诗句

媚儿开袖。

芙蕖花出樱桃口。

多生定念莲经否。

欲吐芳香,辄自含辞久。

荷叶不离双玉手。

朝朝暮暮来擎酒。

半酣方肯歌红豆。

不信娇莺,似尔春声溜。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3:48:59

原文展示:

媚儿开袖。芙蕖花出樱桃口。多生定念莲经否。欲吐芳香,辄自含辞久。荷叶不离双玉手。朝朝暮暮来擎酒。半酣方肯歌红豆。不信娇莺,似尔春声溜。

白话文翻译:

美丽的女子轻启衣袖,芙蓉花从她樱桃般的嘴唇中绽放。她是否常常怀念那莲花的经文?想要吐露芳香,却又忍耐着不轻易言说。荷叶不离她那双玉手,朝朝暮暮都来举杯共饮。微醉之时,才肯高歌那红豆的情怀。不信娇莺的歌声,竟似你那春天的细语流淌。

注释:

字词注释:

  1. 媚儿:形容女子美丽动人。
  2. 芙蕖:即荷花,象征清雅。
  3. 樱桃口:形容嘴唇红润,像樱桃一样。
  4. 定念:常常思念。
  5. 含辞:含蓄地说话,隐忍。
  6. 荷叶:象征清纯。
  7. 朝朝暮暮:形容日夜,表示长久的时间。
  8. 半酣:微醉的状态。
  9. 红豆:象征思念与情感。

典故解析:

  • 芙蕖与荷叶的意象,多出现在古典诗词中,象征着纯洁和优雅。
  • “红豆”在古代诗歌中常用来表达思念之情,出自《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屈大均(1562-1638),明代诗人,字子云,号云岫,晚号白云山人,生于福建,学识渊博,尤以诗词闻名。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感情真挚,风格清新。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之时,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交织,诗人借美丽女子之描绘,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忆。

诗歌鉴赏:

这首《一斛珠 二首 其一》通过生动的意象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悟。诗中以“媚儿”开篇,立刻引起读者的注意,接着以芙蕖花和樱桃口的比喻,营造出一种清新而又含蓄的美感。这种美感不仅体现在视觉上,也渗透到了内心情感的深处。

诗人提到“多生定念莲经否”,显示出对往事的追忆与思考,似乎在寻求一种精神寄托。随后的“欲吐芳香,辄自含辞久”,揭示了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想要表达却又不知如何启齿,这种情感的隐晦恰恰体现了诗人的细腻与深刻。

“荷叶不离双玉手,朝朝暮暮来擎酒”,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象征着一种持久的爱与陪伴。最后以“不信娇莺,似尔春声溜”结束,既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一种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媚儿开袖。”:描绘美丽女子轻启衣袖,暗示她的柔美与妩媚。
  2. “芙蕖花出樱桃口。”:比喻她的嘴唇像芙蓉花般娇艳,令人陶醉。
  3. “多生定念莲经否。”:反映出她内心对过去的思念与追求。
  4. “欲吐芳香,辄自含辞久。”:表达她想要表达芳香之情,但又难以启齿的矛盾。
  5. “荷叶不离双玉手。”:象征她的纯洁与美好,承载着她的情感。
  6. “朝朝暮暮来擎酒。”:表现出日夜不息的陪伴与守候。
  7. “半酣方肯歌红豆。”:微醉后才愿意表达思念的情感。
  8. “不信娇莺,似尔春声溜。”:用春天的鸟鸣来比喻她的声音,暗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樱桃口”、“红豆”运用形象生动的比喻,使得情感更加细腻。
  • 拟人:“娇莺”的描绘,使自然与人情融为一体,增加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朝朝暮暮”与“荷叶不离”,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女子的描绘,展现出一种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对往事的追忆,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媚儿:代表了美丽、青春和活力。
  2. 芙蕖花:象征纯洁、优雅与美好。
  3. 樱桃口:传达出娇嫩与美丽的感觉。
  4. 荷叶:象征清新、脱俗与自然。
  5. 红豆:代表思念与情感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媚儿开袖”形容的是哪种形象? A) 书生
    B) 美丽的女子
    C) 斗士
    D) 长者

  2. “红豆”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幸福
    B) 思念
    C) 财富
    D) 健康

  3. 诗中提到的“荷叶”象征什么? A) 富贵
    B) 清纯
    C) 忍耐
    D) 激情

答案:

  1. B) 美丽的女子
  2. B) 思念
  3. B) 清纯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白居易《红楼梦引》

诗词对比: 对比屈大均与李白的作品,两者在情感表达上虽有所不同,但都展现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屈大均更侧重于细腻的内心情感,而李白则常以豪放的风格表达情感。两者在意象的运用上也各有千秋,屈大均的柔美与李白的奔放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屈大均生平与作品研究》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醉公子·岸柳垂金线 和江子我竹夫人 次二十一兄 二十一兄 怀王立之 昼寝 小魏买马久不至以诗寄之 感梅忆王立之 重过鸿仪寺 夏室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幕墙 页字旁的字 瓜字旁的字 演绎 入字旁的字 零七八碎 七平八稳 心字底的字 棉袄 包含已的词语有哪些 斜刺里 愍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锦衣玉食 层台累榭 忘寝废食 追欢买笑 莽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两点水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