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3:13: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3:13:37
原文展示:
重过鸿仪寺 晁冲之 〔宋代〕 秋色远如许,寒花奈若何。 客行伤老大,野次记经过。 废圃犹残菊,枯池但折荷。 吾生与物态,天意岂蹉跎。
白话文翻译:
秋天的景色如此遥远,寒花该如何承受。 作为旅人,我感到悲伤和衰老,在野外记录我的经过。 废弃的园子里还有残留的菊花,干涸的池塘只剩下折断的荷花。 我的生命与万物一样,天意难道是虚度光阴吗?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晁冲之是宋代诗人,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细腻的描写著称。他的诗歌常常表达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这首诗可能是在他晚年时重游旧地鸿仪寺时所作,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诗人重游鸿仪寺时所作,通过对秋景的描写,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感慨。诗中的废圃和枯池象征着岁月的无情和生命的凋零。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秋景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深刻感慨。诗中的“秋色远如许”和“寒花奈若何”描绘了秋天的遥远和花朵的无奈,而“客行伤老大”和“野次记经过”则表达了诗人对旅途中的衰老和悲伤的感受。废圃和枯池的意象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对生命凋零的感慨。最后两句“吾生与物态,天意岂蹉跎”则提出了对天意的质疑,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秋景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深刻感慨。诗中的废圃和枯池象征着岁月的无情和生命的凋零,最后两句“吾生与物态,天意岂蹉跎”则提出了对天意的质疑,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寒花”指的是什么? A. 春天的花 B. 秋天的花 C. 冬天的花 D. 夏天的花
诗中的“废圃”和“枯池”象征着什么? A. 岁月的无情和生命的凋零 B. 春天的生机和夏天的繁荣 C. 秋天的丰收和冬天的宁静 D. 生命的坚韧和自然的美丽
诗中的“天意岂蹉跎”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质疑? A. 生命的意义 B. 自然的规律 C. 社会的秩序 D. 历史的进程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