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20:35: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20:35:17
水调歌头 其二
作者: 沈瀛 〔宋代〕
岁月如奔箭,屈指又中秋。
去年江上行役,常动故乡愁。
容与碧云亭畔,极目江山千里,
隐隐是西州。
日暮天容敛,鸥雁下汀洲。
回故棹,寻旧里,解客裘。
功名前定,时到安得为淹留。
幸有青编万轴,且又日长无事,
莫恁做闲忧。
花下常携酒,明月好登楼。
时间像箭一样飞逝,转眼又是中秋。
去年在江上工作,常常牵动对故乡的思念。
在碧云亭旁,远望江山千里,
隐约能看到西州。
日落时分,天色渐暗,鸥鸟和雁群飞过滩涂。
我划着小船,回到故里,解开身上的外衣。
功名已经定下,时机到了,怎能被困留?
庆幸有青色的书籍万卷,且又日子漫长无事,
不要无端地忧虑。
在花下常常带着酒,明月时节好去登楼。
沈瀛,字子云,号云溪,宋代诗人,以词风清新而闻名。少时即有文才,后受教于名师,游历各地,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底蕴。
此诗作于中秋时节,诗人回忆往昔的旅途,思念故乡,表达了对人生功名的思考和对自然美景的向往。
沈瀛的《水调歌头 其二》以中秋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时间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诗的开头,"岁月如奔箭,屈指又中秋",直接引入了时间的主题,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情感的时刻。接着,诗人回忆起去年在江上工作的经历,常常激起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这种情感在诗中体现得尤为细腻。
在"容与碧云亭畔,极目江山千里,隐隐是西州"中,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家乡的怀念。西州的隐约轮廓,象征着心中对故乡的追寻和向往。
随着日暮的到来,"日暮天容敛,鸥雁下汀洲"的意象,进一步渲染了情感的深邃,诗人似乎在与自然对话,感受到生命的流逝与无常。接下来,诗人表达了对功名的看法,"功名前定,时到安得为淹留",显示出对世俗名利的淡然与释然。
最后,"幸有青编万轴,且又日长无事,莫恁做闲忧",展示了诗人内心的洒脱与淡泊,提醒自己与其忧虑不如享受当下的美好。而"花下常携酒,明月好登楼"更是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表现得淋漓尽致。
整首诗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对时间的感慨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宋代诗人的独特风采。
诗歌通过对时间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表达了人生的哲理与对自然的热爱。诗人以悠然自得的态度面对生活,传达出一种超然的生活观。
诗中“岁月如奔箭”是用什么修辞手法?
“隐隐是西州”中的“隐隐”指什么?
诗中“功名前定”表达了作者对功名的态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