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2:49: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2:49:36
人人尽说江南好,
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
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
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
还乡须断肠。
人人都说江南好,
游人却应该在江南老去。
春天的水清澈如天,
画舫上听着雨声入眠。
酒垆边的人儿像明月,
洁白的手腕如霜雪。
未老时不要回故乡,
回乡时必定要心痛。
作者介绍:韦庄(836年—910年),唐末五代时期的诗人,字子华,号梦得。其诗作以清新婉丽著称,尤以词作见长。他的作品常表现对人生、故乡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韦庄晚年,处于唐朝衰落时期,诗人经历了多次的政治动荡和个人失意。诗中表达了对江南美景的留恋,以及对故乡的复杂情感,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归属感和思乡之情。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是一首充满了感伤与美好意象的词作。开篇便以“人人尽说江南好”引人入胜,江南作为中国文学中常见的美丽意象,承载着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接下来的“游人只合江南老”则暗示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游人虽然欣赏江南的美景,但只有在这里安老,才能真正体会到江南的魅力。
词中的自然描写尤为动人,“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展现了江南春天的宁静与优雅,水的清澈与画船的轻盈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幅美丽的画卷。而“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的描写,则让我们看到了江南的柔情与温暖,酒垆边的女子宛如明月般美丽,她的手腕如同凝结的霜雪,给人以无尽的遐想与感动。
最后两句“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则是全诗的情感高潮,诗人用“未老莫还乡”的警示,表达了对故乡的复杂情感。尽管故乡是心灵的归宿,但故乡的回忆往往伴随着伤感与无奈,尤其是经历了岁月的洗礼,重回故乡时那份断肠的痛苦,令人感慨万千。
整首词在描绘江南美景的同时,也深刻揭示了人们内心的孤独和对过往的怀念,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词表现了对江南美景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与惆怅,反映了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自然景象有哪些?
“游人只合江南老”这句的意思是什么?
诗中强调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庐山谣》相比,韦庄的这首词更具个人情感和细腻描写,李白则更多表现了壮丽的自然景观以及个人的豪情壮志。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诗歌风格与意境。
人人都说江南好,游人应该在江南待到老去。春天的江水清澈碧绿比天空还青,游人可以在有彩绘的船上听着雨声入眠。 江南酒家卖酒的女子长得很美,卖酒撩袖时露出的双臂洁白如雪。年华未衰之时不要回乡,回到家乡后必定悲痛到极点。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游人只合江南老:这里指飘泊江南的人,即作者自谓。只合:只应。江南好:白居易《忆江南》词首句为“江南好”。碧于天:一片碧绿,胜过天色。 垆(lú)边人似月,皓(hào)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垆边:指酒家。垆,旧时酒店用土砌成酒瓮卖酒的地方。皓腕凝霜雪:形容双臂洁白如雪。凝霜雪,像霜雪凝聚那样洁白。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年尚未老,且在江南行乐。如还乡离开江南,当使人悲痛不已。须:必定,肯定。
这首诗是《菩萨蛮五首》中的第二首,对第一首的回应。难道主人公不愿意回到家中吗?可是自己求取功名不得,又怎能轻言回去呢?“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写得多美!但这种美,不是靠意象的美而烘托,却是靠浓挚的情感,而且是经过理性的浸润后的浓挚的情感动人。江南之美,甲于天下,但寓居在此,逃避战乱的人,又怎么会有归属感?故这两句是沉郁的。“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说的是碧绿的春水,比天空还要明净,躺在游船画舫之中,和着雨声入睡,又是何等之美,何等之空灵。前二句的沉郁,与后二句的空灵,就形成了难以言喻的艺术张力。 过片暗用卓文君之典。汉时蜀人司马相如,与巨富卓王孙之女卓文君私奔,因卓王孙宣布与文君断绝关系,司马相如就令文君当垆,自己穿着短裤,在大街上洗涤酒器。所以“炉边人似月。皓腕凝双雪”,炉就是酒垆,炉边人指的就是自己的妻子,也就是上一首中“绿窗人”。主人公何尝不思念这位面如皎月、肤色赛霜雪的妻子?但是“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古人云富贵而不还乡,就像衣锦而夜行,而一事无成的人,回到家乡,心情却只有更加抑郁哀凉。这两句没有任何艺术技巧可言,纯粹靠人生阅历和情感动人,成为千古名句。清末大词人王鹏运提出,写词要符合“重、大、拙”三字诀,这两句就是“拙”的审美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