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临江仙(辛巳端午和陈简斋韵)

《临江仙(辛巳端午和陈简斋韵)》

时间: 2025-07-31 14:27:15

诗句

旧日采莲羞半面,至今回首匆匆。

梦穿斜日水云红。

痴心犹独自,等待郑公风。

海上颓云潮不返,侧身空堕辽东。

人间天上几时同。

宫衣元不遇,无语醉醒中。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1 14:27:15

原文展示:

临江仙(辛巳端午和陈简斋韵)
作者: 刘辰翁 〔宋代〕

旧日采莲羞半面,至今回首匆匆。
梦穿斜日水云红。
痴心犹独自,等待郑公风。

海上颓云潮不返,侧身空堕辽东。
人间天上几时同。
宫衣元不遇,无语醉醒中。

白话文翻译:

旧时采莲时羞怯地半遮面,现如今回首往事感到匆忙。
梦中穿越那斜阳映照下的水面与红云。
痴情的心依旧独自等候那郑公的风来。

海上颓废的云彩与潮水已不再归来,
我侧身无奈地沉沦在辽东。
人间与天上何时能够相同?
宫衣本无缘相遇,如今在醉醒中无言以对。

注释:

  • 采莲:古代一种夏季活动,采摘莲花的女子,常被视为美丽和青春的象征。
  • 郑公:指郑和,明代著名的航海家,此处可能暗指追求冒险和希望的象征。
  • 潮不返:形容时间和机会一去不复返。
  • 宫衣:古代宫女的服装,象征着未能实现的理想和命运的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辰翁,宋代诗人,少有作品流传。擅长词曲,作品充满了个人情感与对自然的细腻描绘。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端午节前后,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临江仙》通过对旧日采莲的回忆,引发了对逝去时光的深刻感慨。诗人以梦境和现实的对比,展示了人生的无常与痴情的坚持。开头的“旧日采莲羞半面”写出了青春的羞涩与美好,而“至今回首匆匆”则流露出对往昔的追忆和现状的无奈。

接下来的意象“梦穿斜日水云红”,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也隐喻了诗人对美好理想的追求与渴望。诗中对郑公风的等待,体现了对理想和希望的执着,但现实的“海上颓云潮不返”和“侧身空堕辽东”则让人感受到一种失落感,仿佛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让人倍感无力。

最后的“宫衣元不遇”让人感受到命运的无常与遗憾,虽然醉醒之中无言以对,但情感的深沉与对美好的渴望仍然萦绕在心中。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哲思与对美好回忆的眷恋,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旧日采莲羞半面”:表现青春时的羞涩与美丽。
  2. “至今回首匆匆”:对往昔的回忆充满匆忙感,时光已逝。
  3. “梦穿斜日水云红”:梦境中美丽的自然景象,象征对理想的追求。
  4. “痴心犹独自,等待郑公风”:表现对理想的坚持与等待。
  5. “海上颓云潮不返”:暗示时间与机会的流逝。
  6. “侧身空堕辽东”:表达对现实的无奈与失落。
  7. “人间天上几时同”:感叹人间与理想世界的距离。
  8. “宫衣元不遇,无语醉醒中”:表现命运的无常与内心的困惑。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海上颓云”比喻人生中失去的机会。
  • 对仗:如“梦穿斜日”和“痴心犹独自”,增强了诗句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逝去青春的怀念和对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感慨,展现了深刻的情感与人生哲理。

意象分析:

  • 采莲:象征青春与美好回忆。
  • 郑公风:象征理想与希望。
  • 海上颓云:象征失去的机会与人生的无常。
  • 宫衣:象征未实现的愿望与命运的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旧日采莲羞半面”中,“羞”字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A. 自豪
    B. 羞涩
    C. 愤怒

  2. 诗中提到的“郑公风”主要象征什么?
    A. 友谊
    B. 理想与希望
    C. 财富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比较刘辰翁的《临江仙》和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均表现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但刘辰翁更侧重于对理想的追寻和对现实的无奈,而李清照则更多地表达了对爱情的思考与感慨。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
  • 《李清照全集》

相关查询

村居晚照 和项斯游头陀寺上方 神光寺 寄陈去疾进士 及第后返闭户穷 南涧寺 听郢客歌阳春白雪 秦原道中 田家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替古人耽忧 避嚣习静 屈尊驾临 不虞之誉 朝梁暮陈 烂灼 辰字旁的字 猗欤休哉 立字旁的字 齿字旁的字 悖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舟字旁的字 神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兵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火蛾 取义成仁 噫郁 龝字旁的字 恤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