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浣溪沙(感别)

《浣溪沙(感别)》

时间: 2025-05-10 10:13:58

诗句

点点疏林欲雪天。

竹篱斜闭自清妍。

为伊憔悴得人怜。

欲与那人携素手,粉香和泪落君前。

相逢恨恨总无言。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10:13:58

原文展示:

浣溪沙(感别)
作者: 刘辰翁 〔宋代〕

点点疏林欲雪天。
竹篱斜闭自清妍。
为伊憔悴得人怜。
欲与那人携素手,
粉香和泪落君前。
相逢恨恨总无言。

白话文翻译:

诗的意思是:
细密的树木在即将降雪的天色中显得格外稀疏。
竹篱笆斜斜地关着,显得格外清雅迷人。
我为了她的憔悴而感到心疼。
我想和那人携手同行,
让香粉和泪水在你面前交融。
每次相逢却总是满怀怨恨,却说不出话来。

注释:

  • 点点疏林:形容树林稀疏,点点之间透出白色,暗示即将降雪。
  • 欲雪天:即将下雪的天气,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气氛。
  • 竹篱斜闭:竹篱笆歪斜地关着,给人一种闲适而又清雅的感觉。
  • 憔悴:形容因思念而变得消瘦、憔悴。
  • 携素手:牵着那人的素雅手。
  • 粉香:香粉,暗示女性的妆容。
  • 和泪:泪水与香粉交融,展现出一种柔情与哀愁。
  • 相逢恨恨:相遇时心中充满怨恨与不满,但又无法言说。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其情感表达与古代文人对离别的感伤及对爱情的执着紧密相关,反映出宋代士人的情感世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辰翁,字子文,号清白,宋代词人,生平事迹较少,但其词风清新脱俗,情感细腻,擅长描绘爱情与离别的感伤。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作者与心上人分别之际,表达了对彼此的思念与无奈。宋代是一个文人情感丰富的时代,许多诗词都反映出个体在社会变迁中的情感挣扎。

诗歌鉴赏:

《浣溪沙(感别)》是一首充满细腻情感的词作,透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现出作者对离别的感伤与对爱人的思念。开头以“点点疏林欲雪天”揭开了全篇的情绪基调,描绘出即将降雪的天气,象征着凄凉与孤寂。接下来的“竹篱斜闭自清妍”,则将自然景色与人的情感连接在一起,表现出一种隐逸的美感与清雅的气息。

在“为伊憔悴得人怜”一句中,作者将自己的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因爱而心疼的情感流露无遗。接下来的“欲与那人携素手”,更是表达了对爱人深切的渴望,想要牵手共度时光,但又因现实的无奈而无法实现。最后一句“相逢恨恨总无言”则是对这种无奈的总结,情感的积压使得相逢的时刻变得更加苦涩。

整首词通过细致的描写与丰富的情感,展现出一种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对离别的无奈,深刻地反映了人们在爱情中的苦痛与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点点疏林欲雪天:描绘即将降雪的天空,树木稀疏,意象凄凉。
  • 竹篱斜闭自清妍:竹篱笆的姿态隐喻一种闲适而清雅的生活环境。
  • 为伊憔悴得人怜:因心上人憔悴而感到心痛,表现深情与关切。
  • 欲与那人携素手:渴望与爱人携手同行,表达对爱情的向往。
  • 粉香和泪落君前:香粉与泪水交融,意象感伤而美丽。
  • 相逢恨恨总无言:每次相见心中满是怨恨,却又无言以对,情感压抑。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点点疏林”比喻人的孤独与思念。
  • 拟人:如“竹篱斜闭”,赋予物体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携素手,粉香和泪”,对称美增强了诗词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本诗的中心思想围绕着对爱情的渴望与离别的痛苦,展现了情感的深邃与复杂。通过自然的描绘与内心的感受,反映出人们在离别时的无奈与深情,表达出对真爱的执着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纯洁与凄凉,暗示离别的冷清。
  • 竹篱:象征隐逸与清雅,表现出一种恬静的生活方式。
  • 素手:代表爱人的温柔,寄托着深切的思念。
  • 粉香:隐喻女性的美丽与妆容,体现出对爱人的爱慕与珍惜。
  • :象征思念与痛苦,表现出情感的深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点点疏林欲雪天”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欢愉
    b) 失落
    c) 平静

  2. “欲与那人携素手”中的“素手”指的是: a) 爱人的手
    b) 诗人的手
    c) 母亲的手

  3. 诗的最后一句“相逢恨恨总无言”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开心
    b) 无奈与怨恨
    c) 期待

答案:

  1. b) 失落
  2. a) 爱人的手
  3. b) 无奈与怨恨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
  • 《红楼梦》中的诗词(曹雪芹)

诗词对比:

《红楼梦》中的离别诗

  • 对比两者,刘辰翁的诗更侧重于细腻的情感描写,而《红楼梦》中的诗则在离别中加入了更多的社会背景与人物关系。两者都表现了离别的痛苦,但风格各异。

参考资料:

  • 《宋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发展史》

相关查询

水调歌头·雪月两相映 水调歌头 其一 水调歌头·凉意在何许 水调歌头·中秋,用坡公韵 水调歌头 其五 九日 水调歌头 怀马芰珊、秦书南 水调歌头 其一 淮阴作 水调歌头·万里碧鸡使 水调歌头(饮芜湖雄观亭) 水调歌头(寿张运使)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甘字旁的字 杖履相从 诸恶莫作 不矜而庄 包含痕的词语有哪些 爬剔 睚眦之忿 创意造言 半路出家 翅脉 柑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舟字旁的字 啦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马王堆一号汉墓帛画 臣字旁的字 肝胆相向 色字旁的字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辛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