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孙莘老挽词四首

《孙莘老挽词四首》

时间: 2025-05-03 21:34:31

诗句

青春芸阁妙文词,进读金华鬓若丝。

转守七州多异政,奉常处处有房祠。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1:34:31

孙莘老挽词四首

作者: 秦观 〔宋代〕

原文展示:

青春芸阁妙文词,
进读金华鬓若丝。
转守七州多异政,
奉常处处有房祠。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青春的美好和文采,表达了对老年生活的感慨。诗中的“青春芸阁”指的是充满青春气息的地方,写作时的美好情怀如同金华的美丽。随着岁月的流逝,虽然经历了许多政治的变迁,但对于故土的依恋与怀念依旧如故。

注释:

  • 青春:指年轻的时代,充满活力和希望。
  • 芸阁:比喻诗词创作的地方,象征文人聚集的场所。
  • 金华:古代地名,常用来代表美好事物。
  • 鬓若丝:形容头发逐渐变白,岁月的痕迹。
  • 七州:古代对地方的称谓,代表不同的地区与政事。
  • 奉常:指奉行常规,保持传统。
  • 房祠:地方上的宗祠,代表着族群与故乡的联系。

典故解析:

  • 金华:历史上是著名的文化名城,象征文人墨客追求的理想之地。
  • 七州:在古代的行政区划中,象征着地方治理的复杂性和变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秦观,字少游,号淮海,宋代词人,以其清丽婉约的词风著称,尤其擅长抒情及描写自然之美。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故乡的眷恋。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晚年,诗人对人生的感悟与对往昔青春的回忆交织,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故土的深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青春与老年、地方变迁与个人情感的对比,展示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思考。诗中所描绘的“青春芸阁”如同一幅美好的画卷,吸引着读者去感受那份年轻的热情和创造力。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诗人不得不面对鬓发渐白的现实,这不仅是对外在容颜的感慨,也是对内心世界的反思。转守七州的生活,使得诗人感受到不同政事带来的变化,这些变化让他更加珍视与故乡的联系。通过“奉常处处有房祠”,诗人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根源的思念,反映出对历史和家族的敬畏之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青春芸阁妙文词:描绘了年轻时的创作激情和灵感如同在一个美丽的阁楼中。
  • 进读金华鬓若丝:随着时间的推移,诗人已渐渐衰老,银发如丝,回忆起年轻时的美好。
  • 转守七州多异政:经历了多次的政治变动,生活环境的改变让人感到无奈。
  • 奉常处处有房祠:无论身处何地,心中对故乡的传统与文化始终存在,体现了对家乡的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青春比作“芸阁”,形象生动。
  • 对仗:上下句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赋予了时间以情感,使人感受到岁月的无情。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要表达了对青春的追忆与对老年生活的感慨,揭示了人生的无常与对故乡文化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春:象征着生命的活力。
  • 金华:代表美好的过去与文化的象征。
  • 鬓丝:代表岁月的流逝与衰老的无奈。
  • 房祠:象征着对传统与故乡的依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青春芸阁”中的“芸阁”指的是什么? A. 书房
    B. 诗词创作的地方
    C. 风景名胜

  2. “鬓若丝”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慨? A. 年轻
    B. 时间的流逝
    C. 政治的变化

  3. 诗中提到的“七州”象征了什么? A. 诗人的家乡
    B. 不同的地方治理
    C. 诗人的游历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辛弃疾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 李清照的《如梦令》

诗词对比:

  • 秦观李清照的作品都表现了对青春与爱情的追忆,但秦观更倾向于表现文化传承的思考,而李清照则更注重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山中 乌夜啼二首 题建宁府分水岭铺 隋堤草 次南安务前水亭赵介叔韵 王德言枢密生日十首 琴操·残形操 书王应夫题记后 敬题箕颍集后二首 定风波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诏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言高趣远 自作孽,不可活 齿字旁的字 死死平平 戈字旁的字 铜斗儿家门 撑拒 血字旁的字 折文旁的字 嗒然若丧 包含恶的成语 明旦 照墙 包含祭的词语有哪些 采字旁的字 煮汁 敲锣打鼓 包含骈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