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7:09: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7:09:15
原文展示: 明月何皎皎,垂幌照罗茵。若共相思夜,知同忧怨晨。芳华岂矜貌,霜露不怜人。君非青云逝,飘迹事咸秦。妾持一生泪,经秋复度春。
白话文翻译: 明亮的月光是多么皎洁,透过窗帘照在华丽的床垫上。如果在这相思的夜晚,知道我们同样在忧愁和怨恨的早晨。青春年华并不自夸美貌,霜露并不怜悯人。你并非像青云一样消逝,而是飘荡在秦国的事务中。我持着一生的泪水,经历秋天又度过春天。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鲍令晖,南北朝时期的女性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著称。她的作品多表达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苦闷和无奈。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鲍令晖代葛沙门之妻郭小玉所作,表达了一个妻子对远行丈夫的深深思念和忧愁。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明月的皎洁和垂幌的照耀,营造了一个静谧而充满相思的夜晚。诗中的“芳华岂矜貌,霜露不怜人”表达了青春易逝,人生多艰的感慨。而“君非青云逝,飘迹事咸秦”则暗示了丈夫并非高升,而是在外奔波,增添了妻子的忧愁。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无奈和坚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无奈和坚强,以及对远行丈夫的深深思念和忧愁。通过明月的皎洁和垂幌的照耀,营造了一个静谧而充满相思的夜晚,展现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无奈和坚强。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明月何皎皎”象征着什么? A. 明亮和静谧 B. 相思和忧愁 C. 家的温馨 D. 青春和美貌
“芳华岂矜貌,霜露不怜人”表达了什么? A. 青春易逝,人生多艰 B. 自夸美貌 C. 艰难环境的冷漠 D. 家的温馨
“君非青云逝,飘迹事咸秦”暗示了什么? A. 丈夫高升 B. 丈夫在外奔波 C. 家的温馨 D. 青春和美貌
答案: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推荐阅读鲍令晖的其他作品,如《拟青青河畔草》等,以更深入了解其风格和主题。 诗词对比: 可以与唐代诗人王昌龄的《闺怨》进行对比,两者都表达了女性对远行丈夫的思念和忧愁。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