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2:13: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2:13:38
秋景
时菊委严霜
作者: 刘辰翁 〔宋代〕
论菊何心傲,生时失众芳。
未须多晚节,政似委严霜。
北地飞飞击,东篱冉冉黄。
屑冰和露下,薄命有谁当。
客去重阳远,花寒一夜长。
朝来有佳色,未放早梅香。
论及菊花的傲气,真的只是心怀傲然,生时却失去了众多的芳华。
不必过多强调晚年的节操,它就像是被严霜所抛弃。
北方的寒风呼啸而过,东篱的菊花静静地泛黄。
在冰霜和露水的映衬下,薄命的菊花又有谁来承受?
客人远去后,重阳节显得格外遥远,花儿在寒夜中绽放得漫长。
早晨来到,虽有美丽的色彩,却未曾散发早梅的香气。
作者介绍: 刘辰翁,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以其自然清新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秋季,时值重阳节。诗人借助菊花的形象,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秋天的深情。
《秋景》通过描绘菊花的美丽与凋零,展现了深刻的生命哲理。诗中,菊花不仅仅是植物的象征,更代表着人们在逆境中坚持的精神。开头“论菊何心傲”,诗人以自问的方式引入,表明了对菊花的独特看法。诗人认为,尽管菊花在生命中显得孤傲,但在众多花朵中却显得无比渺小,失去了往日的荣光。
“未须多晚节,政似委严霜”一句,表达了对晚节的看法:即使是傲然的菊花,终究会被寒霜所摧残,强调了生命的脆弱和无常。接下来对北方寒风和东篱菊花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秋天的景象,菊花在寒风中依然娇媚,但寒冷的气候却使它们的命运更加脆弱。
最后,诗人通过“客去重阳远,花寒一夜长”,表达了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与对秋夜漫长的感慨,构建了一个寂寞而宁静的秋天氛围。全诗在描绘自然景物的同时,融入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情感深沉,意境悠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强调在逆境中保持内心的高洁与傲然,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理解与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秋景》的作者是:
A. 白居易
B. 刘辰翁
C. 李白
答案: B
诗中提到的“重阳”节,在农历的哪个月份?
A. 八月
B. 九月
C. 十月
答案: B
诗中“何心傲”表达了菊花的什么特点?
A. 傲然独立
B. 羞怯内向
C. 迷恋芬芳
答案: A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