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5:59: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5:59:46
作者: 王之道 〔宋代〕
山镇在越泽在吴,东南形势凭江湖。不知弱水竟何处,恍若员峤连方壶。海门潮至飞雪涌,天竺雨过遥青纡。十年不见看愈好,正复妙笔那能图。苍松摇风翠盖偃,芳草藉地柔茵铺。僧舍朝游恣登览,酒楼夕醉争歌呼。朅来挽仰春又晓,对花无语空长吁。作诗既非拙者事,强欲写书编泽蒲。伟哉得志佐明主,进退百辟称鸿儒。应怜伺候奔走辈,终日趑趄仍嗫嚅。
这首诗描绘了西湖的自然美景与人文情怀。诗人站在越地与吴地的山镇,看到了东南的江湖形势。对着那无尽的弱水,诗人感到迷茫,仿佛那员峤山与方壶山相连。海门的潮水涌起如飞雪,天竺的雨过后,遥远的青山显得缥缈。十年未见,眼前的风景愈加美好,然而用笔描绘,这样的美丽又怎么能够完全表达?苍松在风中摇曳,翠绿的树影如同盖在地上,芳草柔软的铺成一片绿毯。早晨在僧舍游览,傍晚在酒楼醉歌。最近再次来到这里,春天已然又在晨曦中到来,面对花朵却无话可说,空自叹息。作诗并不是我的强项,但我还是想写一些东西。伟大的理想可以辅佐明主,进退之间就能称得上鸿儒。可怜那些为权贵奔波的人,整日徘徊却又无言以对。
作者介绍: 王之道,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他以诗歌见长,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观与抒发个人情怀,语言清新流畅。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作者游历西湖期间,受西湖优美风光的启发,表达了对自然的欣赏与对人生的感慨,体现了宋代文人的情怀与理想。
这首诗展现了王之道对西湖的深厚情感和细腻观察。诗中通过描绘山水景象,展现了自然的静谧与美丽,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全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从山镇的地理位置出发,逐步引入弱水、潮水和青山,展现出江湖的壮丽与奥秘。尤其在描绘“苍松摇风”和“芳草藉地”时,诗人用生动的意象将自然与人心结合,产生了深切的共鸣。诗人虽然有感于美景,但也对自己“作诗既非拙者事”的自谦表达了对艺术的敬畏。整首诗在沉静中有着细腻的情感流露,既有对美景的赞美,也带有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体现了宋代文人特有的情怀与智慧。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对人生态度的追求,表现了对理想的向往与对人生的感慨。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弱水”指的是哪个地理特征?
A. 河流
B. 湖泊
C. 山脉
D. 田野
“苍松摇风”中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 拟人
B. 比喻
C. 排比
D. 夸张
诗人对“十年不见看愈好”的反应是什么?
A. 失落
B. 愉悦
C. 忧愁
D. 无所谓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