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05: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05:52
题千秋观怀贺亭
作者:陆游
河湟使典珥左貂,曲江相君谢不朝。
宫中玉环狐作妖,黠虏旁窥心已骄。
天维欲绝地轴摇,有识凛凛忧宗祧。
贺公托言师松乔,黄冠径归侣渔樵,
老马立仗不自聊,去如鸾凤冲烟霄。
倾都祖饯拥渭桥,贤哉大夫脱尘嚣,
扬州渡江木兰桡,入东夜听钱塘潮。
我来故祠竹萧萧,黄冠野服传生绡。
词卑媿匪英琼瑶,空采苹藻奠桂椒。
虚堂断香闭寂寥,遗魂零落何由招?
在河湟地区,负责的使者佩戴着华丽的耳环,曲江的使者却不再朝见我。
宫中美人如同狐狸般作妖,狡猾的敌人在旁边窥视,心中已然骄傲。
天地仿佛要崩溃,地轴也在摇动,聪明人心中满是对宗族衰败的忧虑。
贺公托言寄情于松树与乔木,黄冠的隐士直接回归渔樵之乐。
老马立于身边却不自得,离去如同鸾凤冲向云霄。
倾城的祖先在渭桥上欢送,贤良的大夫远离尘世的喧嚣。
扬州的渡口上,木兰舟在江上漂流,夜晚传来钱塘江的潮声。
我来到故旧的祠堂,竹林在风中轻声摇曳,
黄冠野服的隐士传递着生绡的消息。
我的词句低微,不如宝贵的英琼瑶,白白采撷苹藻,祭奠桂椒。
空荡荡的堂屋香断,寂寥无声,遗留的灵魂又如何招唤?
作者介绍: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历任官职,因其身世遭遇,对时局有深刻的感受,作品多表达对国家的忧虑与个人的理想。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陆游晚年,表现了他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同时也流露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诗中提及的历史与文化背景,反映了南宋时期的社会风貌与人们的情感。
陆游的《题千秋观怀贺亭》是一首充满历史感与个人情感的诗作。诗中通过描绘政治与个人生活的交织,展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开篇描绘了河湟地区的使者以华丽的饰品显示自己的地位,而曲江的使者则不屑于朝见,反映了当时政治的腐败与无能。接着,诗人借用“狐作妖”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宫中女子的妖媚以及敌人的狡诈,显示出社会的动荡不安。
在中间部分,诗人表现了自己对宗族衰落的忧虑,借用“天维欲绝,地轴摇”的意象,生动地传达了他对历史命运的深思。接着,贺公的隐士生活与老马的无奈也被描绘得淋漓尽致,表现了人们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
最后,诗的结尾则转向了个人的孤独与无助,虚堂的寂静与遗魂的凋零,使人倍感凄凉。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情感,展现了陆游对国家、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反映了他作为一个爱国诗人的心声。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本诗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和对仗等。比如“天维欲绝,地轴摇”通过夸张表现了国家危机的紧迫感;“去如鸾凤冲烟霄”则运用比喻展现了作者对自由的渴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集中表达了陆游的爱国情怀与对个人命运的深切思考。他通过描绘政治的腐败、社会的动荡以及个人的孤独,反映了作为一个士人的无奈与痛苦,展现了其强烈的责任感与对理想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陆游的《题千秋观怀贺亭》反映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对隐士生活的向往
B. 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C. 对友谊的珍惜
D. 对爱情的思考
“天维欲绝,地轴摇”中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拟人
B. 比喻
C. 夸张
D. 对仗
诗中提到的“黄冠”指的是什么?
A. 隐士
B. 皇帝
C. 文人
D. 商人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陆游的《题千秋观怀贺亭》与杜甫的《登高》相似,均表达了对国家与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陆游通过描绘时局与隐士生活的对比,展现了对理想的追求,而杜甫则通过登高望远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与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