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8:07: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07:04
感兴二首 其二
作者:陆游
高帝王蜀汉,天下岂易图。
幡然用其锋,项羽不支梧。
嗟余昔从戎,久戍南郑墟。
登高望夕烽,只尺咸阳都。
群胡本无政,剽夺常自如。
民穷诉苍天,日夜思来苏。
连年况枯旱,关辅尤空虚。
安得节制帅,弓刀肃驰驱。
父老上牛酒,善意不可孤。
诸将能办此,机会无时无。
这首诗表达了陆游对历史的感慨和对现实的忧虑。诗中提到高祖刘邦建立汉朝的艰难,暗示天下的统一并非易事。即使如项羽这样的英雄也未必能承受得住历史的风浪。作者回忆自己曾经在南郑的戍楼上守卫国土,登高望远,看到的只是咸阳那一方小小的都城。诗中描绘了外族的骚扰与掠夺,百姓生活在贫困之中,频频向天诉苦,希望能有救济。连年的干旱使得关中地区更加空虚,百姓安居乐业的希望渺茫。最后表达了对将领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在关键时刻带领民众抵抗外敌,重振家国。
作者介绍: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词人和政治家。他一生致力于报国,创作了大量反映国家命运和个人情感的作品。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陆游晚年,时值南宋国势日衰,外族侵扰严重,民众疾苦。陆游通过回忆历史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陆游的《感兴二首 其二》通过历史的回顾与现实的观察,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诗中以高祖刘邦和项羽的历史为引子,揭示了统一之路的艰难。他的诗句中充满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思考,反映出他对历史的敬仰与忧虑。
诗人在描绘个人经历时,表现出深切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嗟余昔从戎”可以看出,陆游曾为国捐躯,心中对国家的热爱与惦念。他在南郑戍楼上所见的“夕烽”象征着战火与不安,暗示着国家的危机。
此外,诗中“群胡本无政,剽夺常自如”,表现出外族的劫掠与民众的苦难,这是一种对现实的强烈批判,显示了陆游对民生的关切。诗的最后几句表达了他对能带领百姓走出困境的将领的期待,反映了他对未来的渴望。
整首诗以历史为背景,结合个人经历,展现了陆游丰富的情感和对国家命运的深思。通过对比,诗人不仅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敬仰,也流露出对现实无奈与失落的感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百姓苦难的同情,表现了诗人对历史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渴望。通过历史和现实的对比,表达了对国家强盛的期待和对将领的期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高帝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刘备
B. 刘邦
C. 诸葛亮
诗中提到的“项羽”象征着什么?
A. 英雄
B. 失败
C. 战争
诗中“民穷诉苍天”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愤怒
B. 失落
C. 绝望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