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9:34: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9:34:29
满江红 其四 和杨民瞻送祐之弟还侍浮梁
作者:辛弃疾
尘土西风,便无限凄凉行色。
还记取明朝应恨,今宵轻别。
珠泪争垂华烛暗,雁行中断哀筝切。
看扁舟幸自涩清溪,休催发。
白首路,长亭仄。
千树柳,千丝结。
怕行人西去,棹歌声阕。
黄卷莫教诗酒污,玉阶不信仙凡隔。
但从今伴我又随君,佳哉月。
尘土在西风中飞扬,令人感到无尽的凄凉与行色匆匆。
还记得明朝应该恨的事,如今的轻别让我心中难安。
泪珠在烛光下争相滑落,雁阵中断,哀伤的筝声令人心切。
看那小船幸好在清溪中停泊,别催促它出发。
白发的归途中,长亭的角落。
千树的柳条,千丝万缕的纠结。
害怕行人向西去,船桨的歌声已停。
黄卷书籍不要让诗酒污浊,玉阶之上不信仙凡之间的隔阂。
但从今往后,愿我与君同行,真是美好的月色。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词人、诗人,政治家。辛弃疾曾参与抗金斗争,后期因政治原因被贬,常常借词抒发个人情感和对国家的忧虑。他的作品以豪放激昂著称,常常表现出深厚的爱国情怀。
此诗作于辛弃疾被贬浮梁期间,正值送别友人之际,表达了他对友人的不舍与对离别的伤感,同时也渗透出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辛弃疾的《满江红》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送别时的凄凉与哀伤。开篇“尘土西风,便无限凄凉行色”,描绘了自然与人心的交织,环境的凄凉与人内心的悲伤相互映照,形成强烈的对比。接着,诗人回忆起明朝的种种情感,表达了对离别的无奈与对未来的忧虑,正如“还记取明朝应恨,今宵轻别。”这句话中蕴含的情感复杂而深沉。
随着诗句的推进,悲伤的情绪逐层递进,珠泪、哀筝、雁行等意象的使用,无不展现出离别的苦楚与心灵的孤寂。在“千树柳,千丝结”中,柳树的柔软与纠结象征着离别后难以割舍的情感,令人动容。
诗的最后部分,辛弃疾表达了对离别的接受与希望,尽管相隔千里,但愿与友人心灵相伴,佳哉月的意象又让人感受到一丝温暖与美好,似乎在告诉读者即使身处不同的地方,真挚的友情依然能够跨越时空。
此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离别的感叹与对友谊的珍视,展现了在分离时刻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辛弃疾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离愁别绪,也阐释了对未来的期望与对真情的渴望。
“尘土西风”是描绘什么样的场景?
A. 温暖的春天
B. 凄凉的送别
C. 热闹的集市
D. 宁静的夜晚
“千树柳,千丝结”中的“千丝”象征什么?
A. 友情
B. 离愁别绪
C. 自然之美
D. 生命的活力
诗中“佳哉月”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月亮的赞美
B. 对友人离去的遗憾
C. 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D. 对生活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