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23:35: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23:35:31
剪牡丹 题江霞公
作者: 杨玉衔 (清代)
懵懂疑云,冥濛胜雪,扰乱一天晴色。
勿笑东风,弄春光无力。
苍茫独立哦诗,江城五月,落梅不假吹笛。
海上成连,有鹭鸥相识。
打头天地都窄。
御寇风九垓鹏翮。
踪迹怕沾泥,谢绝浪飞,关山南北。
与人竞路悔畴昔。
纵化池萍,空作可怜碧。
鸦墨。
任万千结阵,相忘皂白。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感悟与内心的情感波动。开篇提到朦胧的云雾,似乎胜过了白雪,扰乱了原本晴朗的天空;诗人劝诫不要嘲笑东风,因为它无法调动春光的活力。接着,诗人独自站在苍茫的天地中吟诵诗句,回忆起江城五月的情景,落梅的声音不需要吹笛伴奏。海面上连绵的景象中,偶尔有鹭鸥飞过。天地之间的空间似乎狭窄,诗人感慨风中的艰难。对往昔的追忆,诗人意识到与人竞争的路上充满悔恨。即使化作池中的浮萍,也只留下可怜的碧色,任凭千百种情感交织,却只能在黑白之间相互忘却。
作者介绍:
杨玉衔,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诗风和对自然的深刻观察而闻名。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社会的关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清代,社会动荡不安,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内心对人生的迷茫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剪牡丹 题江霞公》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开篇的“懵懂疑云”让人感受到一种迷茫的情绪,紧接着又以“冥濛胜雪”形象地描绘出一种朦胧的美感,似乎是生活中的困惑和不确定性。诗人在对春光的调侃中,反映出一种对生命活力的渴望与无奈。
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对“江城五月”的回忆,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紧密结合,落梅的声音不再需要外在的伴奏,暗示诗人内心的独白与对过往的追忆。诗中提到的“鹭鸥相识”,象征着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而“打头天地都窄”则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狭隘与困顿。
整首诗情感细腻,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索与对自然的深切认同,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共鸣感,让读者在字里行间感受到诗人的孤独与渴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以及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形成了对生命的哲学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东风”象征什么?
A. 冬天
B. 春天
C. 秋天
D. 夏天
“苍茫独立”中的“苍茫”指的是哪种状态?
A. 明亮
B. 空旷
C. 复杂
D. 热闹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相比,杨玉衔的《剪牡丹》更多地表现出对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而李白则更侧重于壮阔的自然景观与历史的反思。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体现了不同的诗歌传统与艺术追求。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