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3:11: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3:11:34
赠华阳宋真人兼寄清都刘先生
沦谪千年别帝宸,
至今犹谢蕊珠人。
但惊茅许同仙籍,
不道刘卢是世亲。
玉检赐书迷凤篆,
金华归驾冷龙鳞。
不因杖屦逢周史,
徐甲何曾有此身。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对华阳宋真人和清都刘先生的敬仰与思念。诗人在千年前被贬离皇帝的宫殿,如今仍然感念那位谢蕊珠的人(指谢道韫),只惊讶于茅许(茅山的许真人)能与仙人同在,而不知刘卢(刘备与卢植)却是当世的亲人。玉检赐书的封媚让我迷惘,金华的车驾冷落了龙鳞(象征权势)。我若不因杖屦(行走的工具)遇到周史(指周朝的历史),徐甲(指徐庶或徐铉)又怎会有此身?
李商隐(812-858)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华美的辞藻著称。他的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常常蕴含深意。
这首诗创作于李商隐的晚年,正值他在政治上遭遇挫折之时。他以诗寄托自己的理想与对现实的不满,表达对道教高人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思念。
这首诗通过对华阳宋真人和清都刘先生的描写,展现了李商隐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典故,展现了诗人对古代隐士文化的认同与追慕。开篇通过“沦谪千年”引入,透露出诗人对个人命运的感慨,接着转向谢蕊珠的缅怀,展现出对高洁品格的向往。中间的“但惊茅许同仙籍”则使人感受到一种对道教文化的敬仰,同时表现出诗人对同道中人的深切思念。最后,诗人以“徐甲何曾有此身”结尾,表达了对自我存在的思考,暗示着即使身为隐士,也难以逃避历史的影响与现实的束缚。这首诗在情感上层次分明,既有对仙人的崇拜,也有对现实的反思,充分展现了李商隐诗歌的深邃与复杂。
整首诗表达了李商隐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政治的不满,结合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一种悲凉的情感基调。
李商隐在诗中提到的“蕊珠人”指的是谁?
“玉检赐书”中的“玉检”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茅许”是指谁?
李商隐与杜甫的作品都表现了对现实的不满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但李商隐更倾向于抒发个人情感,而杜甫则着重于描绘社会现实和历史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