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01:21: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01:21:11
《越燕二首》
作者:李商隐
上国社方见,此乡秋不归。
为矜皇后舞,犹著羽人衣。
拂水斜纹乱,衔花片影微。
卢家文杏好,试近莫愁飞。
将泥红蓼岸,得草绿杨村。
命侣添新意,安巢复旧痕。
去应逢阿母,来莫害王孙。
记取丹山凤,今为百鸟尊。
在北方的社神庙刚刚见到,
而我在这片土地上却秋天不归。
为了显示皇后的舞姿,
仍然穿着仙人的衣裳。
轻拂水面,斜纹荡漾,
衔着花瓣的微影轻轻晃动。
卢家种的文杏好,
试着靠近,莫让愁苦飞散。
把泥土和红蓼的岸边,
得到了草绿的杨村。
命令伴侣添增新意,
安巢又恢复旧时的痕迹。
离去时应能见到母亲,
归来时不要伤害王孙。
记得丹山的凤凰,
如今已成为百鸟的尊者。
作者介绍:
李商隐(812年-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唐代著名诗人。其诗多抒情、含蓄,风格独特,常用典故。李商隐的作品反映了他对社会政治的关注以及个人情感的细腻表达。
创作背景:
《越燕二首》的创作背景与李商隐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他生活在唐朝末期,社会动荡、政治腐败。他的诗歌常常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越燕二首》通过巧妙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生活的感悟。诗的开头“上国社方见,此乡秋不归”,表明诗人身处异乡,心中充满了对故土的惆怅。诗人在对比中引发思考,通过“皇后舞”和“羽人衣”的对比,表现出对高贵与自由之间的向往与渴望。
在诗中,诗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十分密切。“拂水斜纹乱,衔花片影微”,描绘了水面轻轻荡漾的景象,呈现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意境。这种意境不仅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波动。
接下来的“命侣添新意,安巢复旧痕”则表达了对爱情和归属感的渴望。诗人希望伴侣能够带来新的情感,同时又希望能够回归到过去的美好时光中。
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表现出诗人对故乡、对母亲和对爱情的深切思念。李商隐以细腻的笔触将这些情感融入自然之景,使得诗歌在视觉与情感上形成了独特的和谐美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表现对故乡、母亲和爱情的思念,反映了李商隐内心的孤独与渴望。诗人通过自然意象的描绘,传达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越燕二首》的作者是:
A. 白居易
B. 李商隐
C. 杜甫
“上国社方见,此乡秋不归”中的“此乡”指的是:
A. 故乡
B. 北京
C. 诗人所居之地
“记取丹山凤,今为百鸟尊”中的“百鸟”象征什么?
A. 人生的无常
B. 诗人的追求
C. 自然的多样性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