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1:03: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1:03:06
江行第八十七
文天祥 〔宋代〕
萧萧白杨路,死人积如丘。
大江东流去,苍山旌旆愁。
在萧瑟的白杨树旁的道路上,尸体堆积得如同小丘。滔滔大江向东流去,苍茫的山峦上,旗帜在风中飘扬,令人感到愁苦。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此诗并没有直接引用古典典故,但却通过描绘死亡和景象,表达了战乱带来的悲苦和对国家的忧思。
作者介绍: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号山泉,南宋末年抗元名将和诗人,因不屈服于元朝而闻名。他的诗歌多表现忠贞爱国之情,语言激昂,情感深沉,是宋代诗词中的重要人物。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灭亡前夕,文天祥在抗击元军的过程中,目睹了战乱带来的惨状,深感国破家亡之痛,因此写下此诗,表达对故国的忧虑和对生命的思考。
《江行第八十七》是一首充满悲凉与深刻思考的作品。诗的开头描绘了荒凉的环境,"萧萧白杨路"的意象给人一种凄清的感觉,这里不仅是地理环境的描写,更是心境的反映。随着诗句的深入,"死人积如丘"将读者的视角直接引向战争的惨烈,战争不仅摧毁了生命,也摧毁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紧接着,"大江东流去"引入了自然的无常,尽管人们在战争中挣扎,生命却依旧在江水的流淌中显得渺小。
最后一句"苍山旌旆愁"则将整个诗的情感推向高潮,山的苍茫与旌旗的飘扬交织在一起,显示出一种悲壮的英雄气概。诗人以大江与苍山为背景,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和对未来的无奈。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人类苦难的结合,传达出一种强烈的历史感,令人唏嘘,发人深省。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战乱给人们带来的苦难,表达了文天祥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对生命的思考,渗透着深刻的爱国情怀和对历史无常的感慨。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萧萧”主要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喜悦
B. 悲凉
C. 平静
“死人积如丘”中的“丘”意指什么?
A. 山丘
B. 道路
C. 尸体堆积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忧虑?
A. 自然环境
B. 国家命运
C. 个人生活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