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37: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37:38
踏莎行(甲午重九牛山作)
日月跳丸,光阴脱兔。
登临不用深怀古。
向来吹帽插花人,
尽随残照西风去。
老矣征衫,飘然客路。
炊烟三两人家住。
欲携斗酒答秋光,
山深无觅黄花处。
这首诗描绘了时间的流逝和秋天的景象。日月如飞,光阴似箭,登高时不用过多怀念古代的事情。曾经那些披风插花的人,已经随夕阳和西风而去。自己已老,穿着征途的衣衫,漂泊在外。远处有三两户人家炊烟袅袅。想要带着酒来回应这秋天的美好,却发现山中已无处寻觅那黄花的踪影。
刘克庄,字梦阮,号白云山人,宋代诗人,生于1112年,卒于1170年。他是南宋初期的重要词人,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闻名。刘克庄的词作多以抒情为主,常表达对人生的感慨和对自然的热爱。
这首诗创作于甲午年重阳节,诗人身处牛山,感受到秋天的气息和时间的流逝。诗中融入了对往昔的追忆与现实的思考,表现了对生命短暂的感慨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踏莎行》作为刘克庄的重要作品之一,融合了时光流逝与人生感悟的主题。诗的开头用“日月跳丸,光阴脱兔”形象地表现了时间的无情与迅速,瞬间引起读者的共鸣,仿佛在瞬间就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接下来的“登临不用深怀古”则表现了诗人对古代事物的一种淡然态度,似乎在告诉我们,不必过于沉迷于过去的回忆,生活应当活在当下。
而“向来吹帽插花人,尽随残照西风去”则勾画出曾经风华绝代的人物已随着夕阳和西风而去,给人一种无奈的伤感。诗人在此处似乎在呼唤曾经的美好,却又不得不面对现实的孤寂。
后半段“老矣征衫,飘然客路”更是点明了诗人的身份与内心的漂泊感,虽身在外,但心中仍有对家的思念。最后一句“山深无觅黄花处”不仅隐喻了美好的黄花难以寻觅,也象征着人生的无常与无奈,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思考。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秋天的感怀与人生哲理的思考,值得细细品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曾经美好时光的怀念。诗人通过对个人生活的细腻观察,反思人生的无常和孤独,展现了深邃的哲理思考。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歌的情感基调,反映出诗人对秋天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
“日月跳丸,光阴脱兔”中“跳丸”比喻什么?
A. 兔子
B. 时间的迅速
C. 古代文人
D. 秋天的景象
诗中提到的“炊烟”代表什么?
A. 战争
B. 忧愁
C. 宁静的生活
D. 旅行
诗人希望携带什么来“答秋光”?
A. 酒
B. 花
C. 书
D. 食物
这些作品共同探讨了人生的无常,时间的流逝,以及对自然的深切感悟,展现了中国古代诗词的丰富内涵与情感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