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0:03: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0:03:59
乐土民勤不带牛,
观农时得看耕楼。
老惭卧阁思投绂,
恩假祠宫换典州。
就第未荒三径菊,
过江无俟五湖舟。
题舆别乘方腾逸,
讵肯相从物外游。
这片乐土上,百姓勤劳,竟然不需要牛来耕作;
我站在高楼上,欣赏农时的景象。
年纪已大,躺在书房中,愧疚地思念那投身仕途的日子;
恩典让我暂时在祠堂中,换得典籍之职。
就算家中三条小径的菊花不再荒废,
乘船过江时,也不必等候五湖的舟船。
题写的舆论与别人的乘坐让我心情愉悦,
怎肯随波逐流,享受物外的闲游呢?
苏颂(1039年-1112年),字子美,号景思,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政治家和科学家。他以其诗词、书法和科学成就而闻名,尤其在天文、气象等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诗写于苏颂担任官职期间,表现了他对乡土的热爱与对官场生活的思考。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士人往往面临仕途与田园的选择,苏颂在诗中表达了对农田和自然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官场生活的反思与无奈。
苏颂的《和通判白同朝散见别》是一首富有情感深度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观察与思考。诗中描绘的乐土和勤劳的百姓,让人感受到一种生机勃勃的乡村气息。诗人在高楼上俯瞰农田,似乎在表达一种对自我价值的思考与反省。随着年纪渐长,诗人感到对投身仕途的羞愧,流露出一种对往昔光辉岁月的怀念。
从“恩假祠宫换典州”可见,苏颂虽身处官场,却依然心系田园,显示了他对自然与乡土的眷恋。后半部分的意象则展现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虽然他身处繁忙的官场,但心中始终渴望与自然的亲密接触。
整首诗通过对比的方式,探讨了个人理想与现实生活之间的矛盾,表达了对宁静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对官场生活的无奈。这种情感在诗中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情感的描绘得以传达,充分展示了苏颂作为诗人的艺术才华与人文关怀。
整首诗通过对乡土生活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田园的向往与对官场生活的反思,表现了个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传达出对自然、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中提到的“乐土”是什么意思?
A. 丰饶的土地
B. 荒凉的地方
C. 繁华的城市
D. 贫瘠的乡村
“老惭卧阁思投绂”中的“绂”指的是什么?
A. 书籍
B. 官服
C. 庭院
D. 鱼网
诗人对官场生活的态度是:
A. 向往
B. 反感
C. 无所谓
D. 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