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8:09: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8:09:34
沁园春
作者: 赵崇 〔宋代〕
紫陌芳尘,烟缕收寒,雨丝过云。
羡交阴桃叶,窗前曲槛,认巢燕子,柳底朱门。
回首年时,雾鬟风袖,袅袅娉娉娇上春。
逢迎处,仅芳华缱绻,玉佩殷勤。
谁知此际销魂。漫隐约人前笑语温。
记掌中纤细,真成一梦,花时怨忆,应为双文。
载酒心情,教眉诗句,空悔风流曾误人。
凭谁去,待寄将恨事,两处平分。
在繁花似锦的街道上,芳香的尘土中,烟雾缭绕,寒意渐去,细雨轻轻飘过云端。我羡慕那桃树阴下的绿叶,窗前曲槛旁的小燕子,认得那些在柳树底下的朱红门。回想往年,雾鬟轻拂,风袖飘舞,纤细的身影在春日里袅娜而舞。只在欢聚时分,流连于那青春的缱绻,玉佩轻声相伴。谁知如今的心情如此销魂,恍惚间依稀听见人前的笑语温暖。记得手中那纤细的温柔,真像一场梦,花前月下的怨恨,莫非是双双的情结。把酒畅怀,写下心中的诗句,空留悔恨,曾经的风流让我误了人。凭谁来,寄托这恨事,竟使两处的心情平分。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赵崇,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以抒情诗闻名。其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和人情世态,风格清新、细腻。
创作背景
《沁园春》是在一个春天的午后写成,诗人回忆往昔的美好时光,表达了对青春与爱情的追忆与惋惜。诗中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错失爱情的悔恨。
《沁园春》是一首充满春日气息的抒情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将春天的美景与自身的情感紧密结合,展现出一种悠闲而又深沉的生活态度。开篇便以“紫陌芳尘”引入,唤起人们对春日繁华的向往,接着通过“羡交阴桃叶”描绘了春日的生机,展现出对生活的热情与渴望。
整首诗在情感上呈现了一种对过往青春的怀念,尤其是在“回首年时”中,诗人将自己与春天的美好相联系,仿佛回到了那段无忧无虑的岁月。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向对过去的反思,表达了对青春流逝的惋惜和对爱情的追忆。诗人用“空悔风流曾误人”道出了对于曾经的懊悔,深刻而真实。
整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雾鬟风袖”、“玉佩殷勤”等,既展示了诗人对美的追求,也蕴含了对人生的哲思。最终,诗人以“凭谁去,待寄将恨事,两处平分”结束,留给读者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考,令人回味无穷。
逐句解析
紫陌芳尘,烟缕收寒,雨丝过云。
羡交阴桃叶,窗前曲槛,认巢燕子,柳底朱门。
回首年时,雾鬟风袖,袅袅娉娉娇上春。
逢迎处,仅芳华缱绻,玉佩殷勤。
谁知此际销魂。漫隐约人前笑语温。
记掌中纤细,真成一梦,花时怨忆,应为双文。
载酒心情,教眉诗句,空悔风流曾误人。
凭谁去,待寄将恨事,两处平分。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青春与爱情的追忆,展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流逝时光的惋惜。通过细腻的描写,诗人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相结合,反映了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过往的思考。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不仅构建了诗的美好景象,还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过往的深情。
诗词测试
诗中“紫陌芳尘”主要描绘的是哪种场景?
A. 秋天的落叶
B. 春天的繁华
C. 夏天的热浪
“柳底朱门”象征着什么?
A. 贫穷
B. 富贵
C. 自由
诗人对往昔的态度是?
A. 满意
B. 忘记
C. 惋惜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现了对过往的怀念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展现出女性独特的情感视角;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则更多地探讨了英雄与历史的关系,反映出对人生的思考,虽然主题不同,但均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