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0:42: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0:42:13
江城子·秋声昨夜入梧桐
作者: 沈端节 〔宋代〕
秋声昨夜入梧桐。雨濛濛。洒窗风。
短杵疏砧,将恨到帘栊。
归梦未成心已远,云不断,水无穷。
有人应念水之东。鬓如蓬。理妆慵。
览镜沈吟,膏沐为谁容。
多少相思多少事,都尽在,不言中。
昨夜的秋声透过梧桐树传来,细雨蒙蒙,洒落窗前,微风轻拂。
短短的杵声和稀疏的砧声,愁苦的情绪渗透到窗帘中。
归来的梦尚未完成,心已经远去,云朵不断飘荡,水波无尽。
有人应该会想念水的那一边。鬓发凌乱,打理妆容显得懒惰。
对着镜子沉吟不语,涂抹的香膏究竟是为了谁呢?
多少相思,多少事情,都尽在无言之中。
沈端节,字子方,号云卿,宋代著名的词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清新的文风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秋冬季节的情景,具有深厚的抒情性。
此词写于秋季,正值秋雨绵绵之时,表现了诗人对秋天的感受及内心的忧愁。诗中渗透着对过往的思念和对未来的迷茫,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个人的无奈。
《江城子·秋声昨夜入梧桐》是一首充满秋天情思的词作。开篇即以“秋声”引入,营造出一种萧瑟的氛围。细腻的描写让人感受到秋天的冷清与孤寂,雨丝缠绵,短杵和稀疏的砧声则进一步渲染了心中的淡淡愁苦。诗人以归梦未成作为引子,表达了对故乡和过去的思念,心情随着云水的飘荡而愈加远离。
“鬓如蓬,理妆慵”一句,传达了诗人对外在形象的无奈与自怜,内心的焦虑和不安让他无心打理自己。这种情感在“膏沐为谁容”中达到了高潮,诗人质问自己为何要装扮,显得格外孤独与无助。
整首词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情感深沉而富有层次。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表达了人对情感的渴望与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展现了秋天特有的凄美与孤独。
整首词围绕思念、孤独与无奈展开,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迷茫。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秋天特有的凄美与情感的深邃。
诗中提到的“鬓如蓬”指的是:
A. 头发整齐
B. 头发凌乱
C. 头发短
词中“水无穷”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思念无尽
C. 忧愁结束
“膏沐为谁容”指的是:
A. 为自己打扮
B. 为他人打扮
C. 不打扮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