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10:25: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10:25:26
忆罗浮
作者: 古成之 〔宋代〕
忆昔罗浮最上峰,当年曾得寄仙踪。
凭阑月色出沧海,欹枕秋声入古松。
采药静寻幽涧洗,寄书闲仗白云封。
红尘一下拘名利,不听山间午夜钟。
回想当年在罗浮山的最高峰,我曾经得以寄托我的仙人踪迹。
凭栏远眺,月光照耀着浩瀚的海洋,
倚着枕头,秋夜的声音传入古老的松树。
静静地在山涧中采药洗涤心灵,
悠闲地在白云间寄书信。
在红尘世界中不受名利的束缚,
也不去听山间午夜的钟声。
作者介绍:
古成之,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及对道教思想的向往。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宋代,正是道教文化盛行的时期,诗人通过对罗浮山的回忆,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名利的超脱。
《忆罗浮》是一首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哲学的思考的诗作。古成之通过细腻的描写,勾勒出罗浮山的美丽景色和宁静氛围,表达了他对过去时光的缅怀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诗中“凭阑月色出沧海,欹枕秋声入古松”一句,描绘了作者在山间静谧的夜晚,月光洒在大海上,秋风轻轻拂过松树,营造出一种恬静而又悠远的意境。诗人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出内心的安宁与自在。
而在结尾部分,诗人明确表达了自己对世俗名利的超脱,强调了内心的自由与对自然的归属感。这种思想在宋代文人中广泛存在,体现了他们对物质世界的反思与对精神世界的追求。整首诗通过流畅的诗句和优美的意象,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的向往与对世俗名利的超脱,展现了诗人追求理想与精神自由的情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罗浮”是指哪里?
A. 长白山
B. 罗浮山
C. 泰山
D. 黄山
诗中的“红尘”指的是什么?
A. 自然景象
B. 世俗生活
C. 仙界
D. 梦境
诗人对名利的态度是?
A. 追求
B. 超脱
C. 中立
D. 拒绝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