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贪泉

《贪泉》

时间: 2025-05-02 14:22:09

诗句

贤良知足辱,为尔戎贪名。

一酌不能惑,千年依旧清。

深涵秋汉色,冷浸古松声。

珍重荒碑在,何人曾泪倾。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22:09

原文展示:

贪泉
作者: 古成之 〔宋代〕

贤良知足辱,为尔戎贪名。
一酌不能惑,千年依旧清。
深涵秋汉色,冷浸古松声。
珍重荒碑在,何人曾泪倾。

白话文翻译:

《贪泉》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贪欲和名利的反思。前两句提到贤良与知足受到轻视,而为了追求名利而失去本心,似乎是为了他人而贪图名声。接下来的两句则表现了诗人对自我内心的清醒与坚定,哪怕饮酒也不能迷惑自己,千年后仍然保持清明。然后,诗人描绘了秋天的河汉色彩和古松的低语,展示了自然的宁静与深邃。最后一句提到荒废的碑石,感叹曾经为之流泪的人已不复存在,表达了对历史的追思与对名利无常的感慨。

注释:

字词注释:

  • 贤良:指有德行和才能的人。
  • 知足:满足于自己所拥有的,不贪求过多。
  • 戎贪名:为了名声而战斗,意指对名利的追逐。
  • 一酌:一杯酒。
  • :迷惑。
  • 千年依旧清:千年之后依然清明。
  • 深涵秋汉色:深邃而涵养秋天的河汉色彩。
  • 冷浸古松声:古松的声音在冷冷的秋天中浸润。
  • 珍重荒碑在:珍惜那荒废的碑石仍在。
  • 泪倾:流泪,倾泻而下。

典故解析:
此诗虽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经典典故,但却深刻反映了古代文人对名利与贪欲的思考,常见于古典文学中。诗中对清明与贪欲的对比也可以与《庄子》中“无欲无求”的思想相呼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古成之是宋代的诗人,风格受当时文人影响,常常寄情于自然,反思人性和社会。

创作背景:
《贪泉》作于诗人对名利的思考,反映了在社会动荡与变革之际,文人对于内心世界的追求与对外在名利的冷漠态度。

诗歌鉴赏:

《贪泉》是一首探讨贪欲与清明的诗作,诗人通过对比贤良知足与贪图名利,揭示了对人性弱点的深刻洞察。全诗结构严谨,前后四句相互呼应,形成一种沉静而又深邃的意境。首句的“贤良知足辱”,直接点出贪欲的可悲,而后句“一酌不能惑”则展现了诗人不为外界诱惑所动的坚定态度,显示了内心的清明与沉稳。

诗中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如“深涵秋汉色,冷浸古松声”,不仅增强了诗的意境,也为主题的深化提供了背景。这里的自然景象似乎在映衬诗人的内心世界,古松的声音在冷秋的环境中显得格外清晰,寓意着一种超然的生命状态。

最后的“珍重荒碑在,何人曾泪倾”,则让人感慨历史的无情与人事的变迁。荒碑象征着过去的辉煌与如今的荒凉,流泪的人已无踪影,带来一种对生命流逝的无奈与感伤。

整首诗通过对贪欲的反思与自然的描绘,传达出一种超越世俗名利的清醒与宁静,表现了作者对生命的深刻思考与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贤良知足辱:贤良之人因知足而受到轻视。
  2. 为尔戎贪名:为了他人的名声而争斗,贪图名利。
  3. 一酌不能惑:即使喝酒,也不会被外界迷惑。
  4. 千年依旧清:即使千年后依然保持内心的清明。
  5. 深涵秋汉色:深邃的水面映照出秋天的天空色彩。
  6. 冷浸古松声:古松在冷清的环境中发出低沉的声音。
  7. 珍重荒碑在:珍惜那残存的碑石。
  8. 何人曾泪倾:有多少人为此流泪,已经无人可知。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贤良知足”与“戎贪名”形成鲜明对比。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相联系,增强诗的意境。
  • 拟人:古松的声音被赋予情感,增加了诗的深度。

主题思想:
全诗旨在反思贪欲与名利,强调内心清明与宁静的重要性,表现了对历史的追忆与对名利无常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贤良:象征智慧与道德。
  • 贪名:代表世俗名利的诱惑。
  • 秋汉色:象征自然的宁静与深远。
  • 古松声:象征历史的回声与内心的思考。
  • 荒碑:代表历史的遗迹与已逝的岁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贤良知足辱”是指什么?
    a) 贪欲的可悲
    b) 追求名利的美好
    c) 知足常乐的道理

  2. 诗中“千年依旧清”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态度?
    a) 对历史的无奈
    b) 对名利的追求
    c) 对内心清明的坚持

  3. “珍重荒碑在,何人曾泪倾”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历史的遗憾与追忆
    b) 对未来的期待
    c) 对名利的渴望

答案:

  1. a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饮酒》 陶渊明

诗词对比:
与陶渊明的《饮酒》相比,古成之的《贪泉》更倾向于对名利的反思,而陶渊明则更强调对自然的陶醉与个人的宁静。两者都表现了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文观止》
  • 《论语》

以上内容为对《贪泉》这首诗的全面解析,涵盖了原文展示、白话文翻译、注释、背景、鉴赏、解析、意象分析、互动学习、比较延伸及参考资料等多个方面,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送胡端明赴召 寄题龙泉李宗儒师儒槐阴书院 阻风泊舒州长风沙二首 其一 阊门外登溪船五首 其五 晓起探梅四首 罗溪望夫岭二首 再和谢朱叔止机宜投赠奖及南海集之句 上印有日代者未至 桑茶坑道中八首 其四 走笔和张功父玉照堂十绝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匸字旁的字 沿沟 殷民阜财 将心比心 鉴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斗字旁的字 通幽动微 天奇地怪 依顺 行字旁的字 名士夙儒 骂鬼书 流风回雪 弦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琼林玉质 子字旁的字 人字头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