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02: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02:43
淳风布政常无欲,
至道防人能变俗。
求仁义急于水火,
用礼让多于菽粟。
屈轶无佞人可指,
獬豸无繁刑可触。
王道荡荡用无为,
天下四人谁不足。
这首诗的意思是:淳朴的风气和政治常常是无私的,至高的道理能够防止人们改变习俗。对于仁义的追求如同面对水火一样紧迫,而在礼让方面的付出则超过了对粮食的需求。那些不屈的高尚之士无处可指责,正义的象征(獬豸)没有繁琐的法律可以触犯。王道宽广无为而治,天下之人无一不足。
作者介绍:庾信(约513年-约581年),字子山,号元茂,南北朝时期的诗人、文学家。他以骈文见长,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本诗作于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政治腐败。诗人提倡无为而治,强调仁义礼让的重要性,反映出对当时政治的思考和期待。
《周五声调曲二十四首 其十五》展现了诗人对理想政治的思考。诗中通过“淳风布政常无欲”这一句,表达了理想中的治理应当是无私的,强调领导者在治理国家时应当以民众的利益为重。接下来的“至道防人能变俗”,则指出了道德的力量,能够引导人们遵循良好的习俗,达到社会的和谐。
诗中用“求仁义急于水火”形象地描绘了仁义之重要性,甚至超越了基本生存的需求。这种对道德标准的强调,反映了诗人对人们道德修养的迫切期望。而“用礼让多于菽粟”则进一步指出,礼让的精神在社会生活中更为重要,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
最后几句“王道荡荡用无为,天下四人谁不足”则提出了无为而治的理念,展现了对社会的信任。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渴望,强调在良好的政治环境中,人人都能得到应有的尊重与价值,体现出人性本善的信念。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本诗强调无私的治理、仁义礼让的重要性,以及理想社会中人们应有的地位与贡献,体现出诗人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和对人性的信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无欲”的政治风气是指什么?
“求仁义急于水火”中的“水火”用来比喻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庾信的这首诗更侧重于道德与政治理念的探讨,而杜甫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国家沦陷和个人命运的感慨。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各有侧重,但都反映出对社会的关注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