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2:03: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2:03:38
昔日谢安石。
求为淮海人。
彷佛新亭岸。
犹言洛水滨。
南冠今别楚。
荆玉遂游秦。
倘使如杨仆。
宁为关外人。
昔日谢安曾希望能成为淮海一带的人,
在新亭的岸边恍若又回到了洛水之滨。
如今南冠离开了楚地,
荆玉则继续游历秦国。
如果能像杨仆那样,
我宁愿做一个关外的人。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庾信,南北朝时期的诗人,以其才华横溢而著称,尤其在诗歌创作上有很高的造诣。他的作品常常反映时代的变迁和个人的遭遇,风格清新,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率尔成咏诗》创作于庾信的流亡生涯,表达了他对故土的思念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诗中引用了历史名人和典故,表达了对士人风范的追求和对命运的感慨。
这首《率尔成咏诗》通过对谢安的回忆,表现了诗人对过去的追忆与对现状的思考。诗的开头提到谢安,立刻引起读者对历史的联想,谢安的清高与隐逸之风使人感受到一种文化的传承。接着,诗人将新亭与洛水相提并论,展现了他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仿佛在追寻那份失去的宁静与安逸。
“南冠今别楚”一句,情感愈加浓烈,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与对人生无常的感叹。荆玉的游历则象征着一种不羁和追求自由的精神,体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最后一句“宁为关外人”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表露出对自由和理想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在抒发个人情感的同时,也隐含了对历史、文化的思考,展现了庾信深厚的文学修养和独特的艺术视角。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对故乡的眷恋以及对自由的渴望。诗人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追忆,反映了个人的命运与社会的变迁,传达出一种深沉的思考与情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率尔成咏诗》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南冠”象征什么?
“倘使如杨仆,宁为关外人”表达了何种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登高》相比,庾信的《率尔成咏诗》更显得轻灵,表达了对个人理想的追求,而杜甫则更多地表现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关怀。两者在主题上虽有所不同,但都深切反映了各自时代的文化与情感。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