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大司成颜几圣率同舍招游裴园,泛舟绕孤山赏

《大司成颜几圣率同舍招游裴园,泛舟绕孤山赏》

时间: 2025-07-27 21:31:29

诗句

船开便与世尘疏,飘若乘风度太虚。

坐上偶然遗饼饵,波间无数出龟鱼。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21:31:29

原文展示

大司成颜几圣率同舍招游裴园,泛舟绕孤山赏

船开便与世尘疏,飘若乘风度太虚。坐上偶然遗饼饵,波间无数出龟鱼。

白话文翻译

随着船只的启航,世间的烟尘便渐渐远去,仿佛乘着风飘荡于无边的虚空之中。坐在船上,偶然间遗落了饼干和鱼饵,水波之中不时浮现出许多的龟和鱼。

注释

字词注释:

  • 大司成:古代官职,负责管理国家事务。
  • :带领,统率。
  • 裴园:可能是指某个地方或园林。
  • 泛舟:划船游玩。
  • 孤山:形容山的孤立,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山。
  • 尘疏:指世间的尘世纷扰变得稀疏。
  • 太虚:指无边的天空或虚空。
  • 饼饵:用作钓鱼的食物。
  • 波间:水波之间。

典故解析: 诗中并未直接引用典故,但“泛舟”和“孤山”的意象可以引申为隐逸的生活方式,反映出诗人对自然和宁静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他的诗风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而著称,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生活场景。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处于社会的动荡和变革之中。诗人借游玩之际,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现实生活的逃避,体现了隐逸和逍遥的生活理想。

诗歌鉴赏

此诗以“泛舟”开篇,描绘出一种与世无争、远离尘嚣的生活状态。开头的“船开便与世尘疏”,让人感受到一种脱离世俗的轻松与愉悦,仿佛在瞬间成为了自由的灵魂。诗中“飘若乘风度太虚”的意象,描绘了船只在水面上轻盈滑行的画面,给人以无尽的遐想。

接着,诗人通过“坐上偶然遗饼饵”,展现了一种随意与洒脱的生活态度。饼和饵的遗落,似乎在暗示诗人对物质的淡然态度。而“波间无数出龟鱼”则生动地描绘了水中生物的嬉戏,丰富了自然的生机与灵动。整首诗情景交融,不仅展示了美丽的自然风光,也透露出诗人对生活的哲思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船开便与世尘疏:船只启航,世间的纷扰渐行渐远,表达了一种摆脱尘世的感受。
  2. 飘若乘风度太虚:形容船行如风,轻盈自在,仿佛在无边的虚空中游荡,体现出一种逍遥的境界。
  3. 坐上偶然遗饼饵:在船上的闲适状态下,偶尔遗落的食物,显示出无拘无束的生活态度。
  4. 波间无数出龟鱼:水面波动中,龟和鱼的身影频频出现,生动地描绘了自然的活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船行比作乘风,形象地表现了轻松自在的状态。
  • 对仗:如“出龟鱼”与“遗饼饵”,形成了生动的对比,增强了画面的动感。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自然与生活的哲思,通过对游船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对现实的逃避与对自然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自由与漂泊,代表一种随性而为的生活态度。
  • 孤山:代表自然的宁静与孤独,也象征着诗人的隐逸情怀。
  • 龟鱼:水中的生物,象征生命的活力与自然的灵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杨万里是哪一朝代的诗人?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2. 诗中“船开便与世尘疏”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愉悦
    • B. 忧伤
    • C. 失落
  3. 诗中提到的“孤山”主要象征什么?

    • A. 繁华
    • B. 宁静
    • C. 热闹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同样体现了隐逸与自然的生活态度。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山水之美,表达隐逸情怀。

诗词对比:

  • 杨万里《大司成颜几圣率同舍招游裴园》与陶渊明《饮酒》:二者均有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尘世的逃避,杨万里侧重于舟行的轻松,而陶渊明则通过饮酒表达心境的闲适与洒脱。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湘夫人画卷 春日书所见 社日即事 暮春次韵二首 其二 暮春次韵二首 其一 次德范韵二首 其二 次德范韵二首 其一 重游孤山有感二首 其二 重游孤山有感二首 其一 湘江风雨图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噪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尸字头的字 見字旁的字 三点水的字 只竟 钻冰求火 阴偶 吕安题凤 内将军 衔悲茹恨 单人旁的字 佹得佹失 风话 枪结尾的成语 艮字旁的字 穰穰满家 北寒带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