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明发五峰寺初入筠州界高冈铺

《明发五峰寺初入筠州界高冈铺》

时间: 2025-04-21 19:59:46

诗句

归时路何近,去时路何远。

山路无短长,人心有往返。

每因赴官期,一出谒乡县。

若非人事牵,无柰老身嬾。

初心作此行,夜雨醒醉眼。

孤愁念群驺,尺泥滑双趼。

首涂天全湿,回辙云半卷。

投寺借松床,呼僧同野饭。

颓然佳眠足,得此行役倦。

暂劳新不堪,遐征旧所叹。

松菊岂不怀,樊笼何时免。

瘦藤要觅闲,到了古道院。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1 19:59:46

原文展示

归时路何近,去时路何远。
山路无短长,人心有往返。
每因赴官期,一出谒乡县。
若非人事牵,无柰老身嬾。
初心作此行,夜雨醒醉眼。
孤愁念群驺,尺泥滑双趼。
首涂天全湿,回辙云半卷。
投寺借松床,呼僧同野饭。
颓然佳眠足,得此行役倦。
暂劳新不堪,遐征旧所叹。
松菊岂不怀,樊笼何时免。
瘦藤要觅闲,到了古道院。

白话文翻译

回家的路似乎很近,但出发时却觉得路途遥远。山路没有短长之分,唯有人心有往返之感。每次因公出行,都要去拜访家乡的县衙。如果不是人事的牵绊,老身又怎能懒散地待在这里?我本初心是为了这次行程,夜雨中醒来时眼中仍带醉意。孤独的愁苦让我想念那些同行的朋友,泥泞的路让双脚滑腻。头上沾满雨水,回头看去云雾缭绕。投宿寺庙借个松树下的床,叫来僧人一起吃野饭。疲惫地躺下美美地睡一觉,觉得这趟行程实在太累。暂时的劳顿让我难以承受,远行的感慨让我感伤已久。松树和菊花的美好我岂能不怀念,但何时才能摆脱这牢笼?瘦弱的藤条也想寻找一点闲适,终于到了这古老的道院。

注释

  • 归时:回家的时候。
  • 路何近:回家的路似乎很近。
  • 去时:出发时。
  • 无短长:没有短长之分,意指山路曲折。
  • 人心有往返:人心是有来去的。
  • 赴官期:因公出行的时限。
  • 谒乡县:拜访家乡的县衙。
  • 无柰老身嬾:无奈于自己年老懒散。
  • 初心作此行:本心是为了这次旅程。
  • 夜雨醒醉眼:夜雨中醒来时眼中仍带醉意。
  • 孤愁念群驺:孤独愁苦中想念同行的朋友。
  • 尺泥滑双趼:泥泞的路让双脚滑腻。
  • 投寺借松床:在寺庙借宿,找松树下的床。
  • 呼僧同野饭:叫来僧人一起吃饭。
  • 颓然佳眠足:疲惫地躺下,沉沉入睡。
  • 暂劳新不堪:暂时的劳顿让我难以承受。
  • 樊笼何时免:何时才能摆脱这牢笼的生活。
  • 瘦藤要觅闲:瘦弱的藤条也想寻找闲适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因其诗文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而受到广泛赞誉。杨万里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反映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杨万里赴官途中,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官场生活的无奈与疲惫。通过描绘途中景色和自身感受,传达了对人生旅途的感慨。

诗歌鉴赏

杨万里的《明发五峰寺初入筠州界高冈铺》展现了诗人旅途中的复杂情感。诗的开头以“归时路何近,去时路何远”引入,表现出回乡与离乡之间的对比,暗示了人心在旅途中往返的感受。接着,诗人反思了因公出行的无奈,既有对官场的厌倦,又有对人情世故的感慨,表现出对生命流逝的无奈。

在描绘旅途中遭遇的雨水、泥泞等场景时,杨万里用生动的细节展现了自然环境的恶劣,映衬了他内心的孤独与愁苦。尤其是“孤愁念群驺”,通过对同行朋友的思念,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内心的孤寂感。

最后,诗的结尾“瘦藤要觅闲,到了古道院”则传达出一种对清闲生活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宁静的渴求。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旅途的反思与对生活的思考,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归时路何近,去时路何远:对比回家时的感觉与出发时的感受,暗示人生旅途的不同心态。
  2. 山路无短长,人心有往返:山路的曲折与否并不重要,真正影响的是人的心境。
  3. 每因赴官期,一出谒乡县:因公务出行,常常需要拜访故乡的县衙。
  4. 若非人事牵,无柰老身嬾:如果不是人情的牵扯,老年人又何必如此懒散。
  5. 初心作此行,夜雨醒醉眼:本心是为了这次出行,夜雨中醒来时眼中仍带醉意。
  6. 孤愁念群驺,尺泥滑双趼:孤独的愁苦让我想念同行的朋友,泥泞的路让双脚滑腻。
  7. 首涂天全湿,回辙云半卷:头上沾满雨水,回头看去云雾缭绕。
  8. 投寺借松床,呼僧同野饭:在寺庙借宿,找松树下的床,叫来僧人一起吃饭。
  9. 颓然佳眠足,得此行役倦:疲惫地躺下美美地睡一觉,觉得这趟行程实在太累。
  10. 暂劳新不堪,遐征旧所叹:暂时的劳顿让我难以承受,远行的感慨让我感伤已久。
  11. 松菊岂不怀,樊笼何时免:松树和菊花的美好我岂能不怀念,但何时才能摆脱这牢笼?
  12. 瘦藤要觅闲,到了古道院:瘦弱的藤条也想寻找一点闲适,终于到了这古老的道院。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松菊岂不怀”,将松和菊作为自由与清闲的象征。
  • 对仗:如“归时路何近,去时路何远”,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通过重复句式,强调诗人心中的孤独与疲惫。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旅途中的艰辛与心灵的孤独,表达了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在生活与工作之间的矛盾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路:象征人生的艰难与曲折。
  • 夜雨:象征旅途中的不顺与孤独。
  • 松床:象征宁静与舒适的生活环境。
  • 瘦藤:象征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归时路何近,去时路何远”,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回家的路总是很远
    • B. 出发的路途遥远,回家的路近
    • C. 离开和归来的感觉不同
    • D. 以上都对
  2. 诗人为何要“投寺借松床”?

    • A. 为了避雨
    • B. 为了休息
    • C. 为了吃饭
    • D. 以上都是
  3. 诗中“孤愁念群驺”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 A. 对朋友的思念
    • B. 对孤独的接受
    • C. 对官场的厌倦
    • D. 以上都对

答案

  1. C
  2. D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杨万里 vs 陶渊明:两位诗人都表达了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但杨万里的诗更注重旅途中的孤独与疲惫,而陶渊明则更强调田园生活的恬淡与宁静。

参考资料

  • 《杨万里诗文集》
  • 《宋代诗人研究》

此诗为读者提供了深刻的情感共鸣和人生反思的契机,值得细细品味。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水调歌头(遣怀) 浣溪沙 浣溪沙(春深) 长相思 鹧鸪天(霜夜) 水调歌头(赏月) 蝶恋花(登楼晚望,闻歌声清婉而作此) 临江仙 胜胜慢(柳词) 忆秦娥(初冬)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城字繁体字怎么写?这份城字繁体字详解,助你正确书写汉字_汉字繁体字学习 烹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贝部首的汉字大全_贝部首常用汉字解析 幾字旁的字 一介书生 城狐社鼠 一乱涂地 示字旁的字 包含苴的词语有哪些 同开头的成语 国妆特字的祛斑产品有哪些?这份清单助你快速了解_祛斑产品推荐 十载寒窗 皿字底的字 查堵 游情 繁体字的书写方法_掌握繁体字书写技巧 分茅胙土 火畜 朱的笔顺怎么写?朱的笔画顺序详解 贝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