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2:54: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2:54:54
闻道一稊米,出身缚簪缨。
怀我伐木友,寒衾梦丁丁。
富贵但如此,百年半曲肱。
早晚相随去,松根有茯苓。
听说一小把米,出身却是被束缚的高官子弟。
怀念与我一起伐木的朋友,寒夜里梦见他丁丁作响的声音。
富贵不过如此,一生之中只需半臂抚肱。
早晚我们将一同离去,松根下有茯苓相伴。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江西人,是宋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与文学家。他的诗风受李白、王维等人的影响,注重情感与自然的结合,以及对人事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创作于黄庭坚晚年时期,反映了他对富贵生活的淡泊与对自然与友谊的珍视。诗中通过对比,表达了对物质生活的无所谓,同时也展现了对真挚友谊的向往。
黄庭坚的《戏答俞清老道人寒夜三首 其二》在形式与内容上都展现了宋代诗歌的高雅与深邃。诗的开篇“闻道一稊米,出身缚簪缨”以一小把米引出富贵之人,暗示物质生活的微薄与无法满足内心的空虚。在这里,黄庭坚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出对物质的淡漠与对精神文化的追求。
“怀我伐木友,寒衾梦丁丁”则通过梦境的描写,将对友人的思念与寒夜的孤寂结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又略显凄凉的氛围。这里的“丁丁”声,既是伐木的声音,也是对友谊的呼唤,表现了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感。
接下来的“富贵但如此,百年半曲肱”则是对生活的哲学思考。黄庭坚认为,即使人生富贵,也不过是享受一段短暂的安逸,与其追求物质,不如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友谊的陪伴。
最后一句“早晚相随去,松根有茯苓”寓意深远,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松根下的茯苓象征着自然的馈赠与生命的延续,暗示着即使离去,也将与自然相依相伴。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与生动的意象,展现了黄庭坚对人生、友谊与自然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对物质生活的淡泊,强调人与自然、人与友谊之间的深刻联系,展现了一种超脱的生活态度。
选择题:黄庭坚通过哪种意象表达对物质的淡泊?
填空题:诗中“富贵但如此,__半曲肱”反映了对人生的哲学思考。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松根有茯苓”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