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2:38: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2:38:24
湘春夜月 再题亚子悲秋图
作者: 沈昌眉
拾衣冠,一抔香土犹虚。
楚些招遍天涯,归信总模糊。
旧约刀镮齐唱,奈佩环仙去,魂梦都无。
念桂逢秋陨,不祥名字,懊悔轻呼。
麾戈挽日,韬弓洗雨,此愿终孤。
蛮触山河,只落得青林黑塞,多少冤诬。
春来杜宇,尚为谁啼血声枯。
把酒问,问人间何地,堪埋我处,荷锸先驱。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往昔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感慨。首先,作者拾起衣冠,想象着一抔香土却依然显得空虚。楚地的风情已经招引了四海游子,然而归来的信仰却变得模糊不清。往日的约定与刀剑相伴,现在却因佩环的仙子而无影无踪,连梦中都无法相见。作者感念着秋天桂花的凋零,不禁感到名字的不祥与懊恼。挥动长戈希望挽回日光,收起弓箭洗去雨水,此番愿望却终究孤独。山河遭受蛮触,最终只剩青林黑塞,积累了多少冤屈。春天来临时,杜鹃鸟依然为谁悲鸣,声音枯竭。作者举杯询问,问世间何处可埋葬自己,是否有先驱来开辟道路。
作者介绍:沈昌眉(近代),字子真,号湘秋,湖南人,擅长诗词,作品常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风格独特。
创作背景:诗作可能是在秋季写成,反映作者对秋天的感伤与对过去的怀念,结合古典文化中的传统意象,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
这首《湘春夜月 再题亚子悲秋图》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对过往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思考。诗中使用了大量的象征和比喻,使得情感层次丰富。开头几句即以拾衣冠、香土等意象,传递出对故乡的眷恋与对旧时光的追忆。接下来的描述中,楚地的远方更是引发了游子的思念之情,归信模糊则暗示了人生的无常与不确定。
随着诗歌的深入,作者逐渐引入了悲秋的主题,提到桂花的凋零与杜鹃的哀鸣,进一步加深了秋天的沉重感。诗中“奈佩环仙去,魂梦都无”,传达出一种对美好事物失去的无奈与惋惜。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仅是对秋天的感慨,更是对人生、对过往的深刻反思,展现了孤独与渴望的复杂情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秋天的描绘,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孤独的感慨,反映了人对生命无常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香土”象征什么?
a) 故乡
b) 战斗
c) 美好回忆
d) 自然风光
“春来杜宇,尚为谁啼血声枯”中的“杜宇”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植物
b) 一种鸟
c) 一种乐器
d) 一种神话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