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0:55: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55:00
宿莺啼,乡梦断,春树晓朦胧。
残灯吹烬闭朱栊,人语隔屏风。
香已寒,灯已绝,忽忆去年离别。
石城花雨倚江楼,波上木兰舟。
黄莺在夜里啼叫,乡思梦境已断,春天的树木在晨曦中显得朦胧。
残留的灯火熄灭,紧闭着朱红的窗棂,窗外有人在说话,但却隔着屏风听不清。
香气已经凉了,灯光也已熄灭,忽然想起去年离别的情景。
石城的花雨依偎在江楼,波光上漂浮着木兰舟。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此诗并未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但“石城花雨”可理解为描绘江南春景的意象,反映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作者介绍:
冯延巳(约903年-960年),字景升,号云鹤,唐末五代时期的词人,以其优美的词风和细腻的情感著称,是“花间派”的重要人物之一。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五代时期,社会动荡,诗人因离别故乡而思乡情切,表达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离别的伤感。
《喜迁莺·宿莺啼》是一首充满浓厚乡愁的词作。在这首词中,冯延巳通过描绘夜晚黄莺的啼叫和春天晨曦中的朦胧树影,营造出一种寂静而又惆怅的氛围。开头即以“宿莺啼”引入,生动地展现了夜的静谧和思念的深重。接着的“乡梦断”更是将一种对故乡的思念呈现得淋漓尽致,似乎在诉说着身处异乡的孤独与失落。
在描绘具体景象时,诗人利用“残灯”和“朱栊”,展现出一种温馨而又冷清的场景,仿佛在暗示着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与无奈。接下来的“香已寒,灯已绝”,则流露出一种情感上的冷却与失落,暗示着一年之前的离别情景。
最后两句“石城花雨倚江楼,波上木兰舟”则通过美丽的自然景色,寄托了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向往。整体来看,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与生动的自然意象,展现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对离别的无奈,以及对美好过往的怀念。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思乡、离别与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展开,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与对离别情景的无奈,情感真挚而细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宿莺啼”意指:
A. 白天的鸟鸣
B. 夜晚的黄莺啼叫
C. 春天的花开
“香已寒,灯已绝”表现的是:
A. 温暖的回忆
B. 情感的冷淡
C. 美好的未来
“石城花雨”中的“花雨”象征:
A. 春天的到来
B. 离别的伤感
C. 美好回忆的飘落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