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7:11: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7:11:56
鹊踏枝·秋入蛮蕉风半裂
冯延巳 〔唐代〕
秋入蛮蕉风半裂,
狼籍池塘,雨打疏荷折。
绕砌声芳草歇,
愁肠学尽丁香结。
回首西南看晚月,
孤雁来时,塞管声呜咽。
历历前欢无处说,
关山何日休离别。
秋天来临,南方的蕉树在风中轻轻摇曳,像是裂开了一般,
池塘边一片狼藉,雨水打在稀疏的荷花上,荷叶纷纷折断。
绕着台阶,芳草已经歇息,
愁苦的心情如同丁香的花结一样难以解开。
回头望向西南,看到晚月,
孤雁飞来时,耳边传来塞外的笛声呜咽。
往日的欢愉历历在目,却无处诉说,
关山重重,何时才能结束离别之苦?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冯延巳(903年-960年),字益甫,号升庵,唐末五代时期的词人。他以精致的词风和情感细腻而著称,作品多描写爱情和离别的主题。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唐末五代时期,社会动荡,个人情感与社会环境交织,融合了对自然景象的描写与个人情感的抒发,反映了诗人在离别时的愁苦与思念。
《鹊踏枝·秋入蛮蕉风半裂》是一首典型的闺怨词,诗人在描绘秋天的萧瑟景象的同时,表达了深切的离愁与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开篇的“秋入蛮蕉风半裂”通过蕉树与风的互动,传达出秋天的凉意与即将到来的凋零。接着“狼籍池塘,雨打疏荷折”则进一步烘托出自然环境的萧条,渲染出一种悲凉的氛围。
词的中间部分“愁肠学尽丁香结”则转向内心的愁苦,丁香结的意象形象地表达了情感的复杂与难以解开。诗人回首往昔,看到的“晚月”和“孤雁”,不仅是自然之景,更是心中思念的寄托,孤雁的到来与塞管的呜咽声形成了一种凄凉的对比,令人感受到一种孤独与无奈的情绪。
最后两句“历历前欢无处说,关山何日休离别”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过去欢愉的追忆以及对未来离别的无尽惆怅。整首词以细腻的情感与精致的意象交织在一起,展现了唐代词人的抒情风格与艺术魅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秋天的景象与个人情感的结合,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时空隔阂的无奈,最终构成了一种深沉的离愁别绪。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蛮蕉”指的是什么?
A. 香蕉树
B. 蕉树
C. 荷花
“愁肠学尽丁香结”中的“丁香结”象征什么?
A. 甜蜜
B. 友情
C. 愁苦
诗中提到的“孤雁”象征什么?
A. 喜悦
B. 离别与思念
C. 旅行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与分析,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冯延巳的《鹊踏枝·秋入蛮蕉风半裂》,并欣赏古诗词的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