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6:32: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6:32:54
《鹧鸪天 其一 上巳日陪遁庵先生游青阳峡》
作者:段成己
㶁㶁春江走怒雷。
翠岩千丈立崔嵬。
山英似与游人约,
尽放浮云一夕开。
倾绿酒,坐苍苔。
大书岁月记曾来。
直将酩酊酬佳节,
挽住春光不放回。
春江水流激荡如雷,
翠绿的山岩高耸入云。
山上的花似乎与游人约定,
在一夜之间纷纷绽放。
我举起绿酒,坐在青苔上,
将岁月的往事写下。
我醉酒欢庆这美好的节日,
想要留住这春光,不让它流逝。
该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春江”与“山英”都常被用来表现自然的美丽与生机,体现了中国古代诗词中“山水”与“人”的和谐关系。
作者介绍:
段成己(生卒年不详),金朝诗人,号遁庵,擅长诗词,尤其以描绘山水风光和抒发个人情感见长。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上巳节,作者与友人游玩青阳峡,借以表达春日游玩的愉悦心情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上巳节是古代的一个重要节日,通常是赏春、游玩、饮酒的日子,诗中反映了这一传统习俗。
这首《鹧鸪天》描绘了春日游玩的美好场景,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春光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开篇用“㶁㶁春江走怒雷”描绘出春江的气势,声势磅礴,给人以震撼之感,仿佛能听到江水奔流的声音。接着通过“翠岩千丈立崔嵬”展现了青阳峡的壮丽景色,山的高耸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
在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通过“山英似与游人约,尽放浮云一夕开”将自然与人相结合,暗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花的盛放似乎在欢迎游人的到来,突出了春日的生机与活力。饮酒、坐苔、铭记岁月的表现则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惆怅与珍惜,仿佛在回望过去的美好。
整首诗表达了一种对美好时光的向往与珍惜,诗人通过描绘春日的自然景色与欢快的饮酒场景,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形成了一个生动而富有情感的画面。
逐句解析:
㶁㶁春江走怒雷。
春江水流声如雷鸣,形象地描绘了春江的奔腾。
翠岩千丈立崔嵬。
翠绿的山岩高耸入云,展示了青阳峡的雄伟景致。
山英似与游人约,
山中的花似乎与游人有约,暗示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尽放浮云一夕开。
一夜之间,花朵竞相开放,彰显了春天的生机。
倾绿酒,坐苍苔。
诗人饮酒,坐在青苔上,形成一种悠闲自得的生活态度。
大书岁月记曾来。
记录过去的岁月,体现了对往事的珍惜。
直将酩酊酬佳节,
醉酒欢庆佳节,表达了对节日的热爱与享受。
挽住春光不放回。
想要留住春光不让其流逝,表现出对美好时光的渴望。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珍惜美好时光,感受自然的魅力与生命的活力。通过游玩和饮酒,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春天的赞美。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㶁㶁”指的是什么?
A. 风声
B. 水流声
C. 雷声
诗人在哪个节日游玩青阳峡?
A. 中秋节
B. 上巳节
C. 端午节
该诗表达了对哪种自然景象的赞美?
A. 秋天的落叶
B. 春天的花开
C. 夏天的烈日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段成己的诗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都描绘了春天的江河景色,但段成己更强调人与自然的互动与欢庆,而张若虚则更侧重于诗意的沉思与情感的深邃。